醫療常識★暑假到來,帶孩子出門玩水時,請注意乾溺水狀況

暑假到來,帶孩子出門玩水時,請注意乾溺水狀況

夏天注意孩子的乾溺水狀況

教育知識學園 作者 湯梓辰

[email protected]

新聞事件:  德州一名四歲男童德爾加多跟家人去玩水後,回家發現 腹痛、上吐下瀉等症狀 ,一周之後突然休克,急救後發現無效,初步判斷是乾溺水。

依內政部消防署近5年統計,每年溺水人數約600多人,約六成民眾因此死亡,少數人失蹤,獲救比率不到四成。分析溺水月份,以5到9月為高峰。

有時看起來孩子沒有沉到水底,意識還很清楚,但如果孩子玩水時發生差點溺水的意外,他們可能會因為緊張, 使得喉部痙攣導致呼吸道阻塞而休克。即便救起後還可以正常行動和說話,但可能在嗆水後24小時至48小時出現呼吸困難、胸痛、咳嗽、發熱、極度疲勞、焦躁不安等乾溺症狀,若沒有及時加以檢查治療,有可能因為無法得到足夠的氧氣,導致呼吸窘迫死亡。

暑假到來,帶孩子出門玩水時,請注意乾溺水狀況

甚麼是乾溺水?

乾溺水是指當人游泳時嗆到水或溺水後,緊張導致喉部痙攣而造成呼吸道阻塞,或是吸入肺部的水造成呼吸道感染。有可能發生在溺水的當下,也有可能在上岸之後。

乾溺水有甚麼症狀?

乾溺水的症狀: 連續性咳嗽、嘔吐、神智改變、嗜睡、昏睡等狀況。如果孩子之前有水上活動,但沒有溺水的意外,還是要檢查孩子是不是有這類的症狀,如果有也要告知醫生剛剛孩子有游泳,協助醫生判斷及治療。

如何判斷孩子有沒有乾溺水?

建議家長,如果孩子差點溺水,即便救上岸,24小時內還是要送醫檢查。因為水分有可能會殘留在體內,造成乾溺水。

 

 

 

 

相關推薦

1名出生不到1個半月的小男嬰,在母親節當天被爸爸發現沒了心跳呼吸且鼻孔出血,雖當下緊急送醫卻仍回天乏術。初為人母的年輕媽媽跪哭在地,唸著「媽媽好愛你」,場景相當感傷。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醫師指出,小男嬰到院時已無生命跡象,口鼻略有出血,臉色發黑,經初步了解,男嬰與父母睡同張床,所以不排除可能是媽媽熟...

閱讀詳情 »

29歲的蘇小姐最近幾個月體重忽然暴瘦10公斤,同時還伴有心悸、失眠、脾氣暴躁、呼吸微喘、大便次數增加、怕熱、手抖及脖子腫大等現象;另1名35歲李先生,最近常心悸且食慾大增,某天早上起床突然發現雙腳虛弱無力,在家人陪同下就醫,2名案例經醫師檢查,確診都罹患甲狀腺機能亢進。 奇美醫學中心內分泌暨新陳代...

閱讀詳情 »

國內醫療自費市場弊端不少,包括臺大在內等眾多醫院重消使用1次性醫材,引起病人恐慌,為此,衛生福利部召開專家會議,要求各專科醫學會於1個月之內提出可重複使用的1次性醫材建議品項及相關文獻資料,未來將以正面表列方式,由衛福部公告使用品項及處理規定。 醫事司司長石崇良說,為確保病患權益與使用安全,醫療機...

閱讀詳情 »

一般人只要聽到醫師宣判要植牙或是裝假牙,第1個念頭就是費工又費時,因為傳統假牙製作,要由牙醫師印模交由技師製作,常常技師又做不到醫師的要求或是跟病人原本齒色有落差,導致為了1顆假牙病患必須來回診所數次。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像是「1日美齒」療程越來越受到歡迎,透過高階數位X光機、3D齒雕等高科技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