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暑假到來,帶孩子出門玩水時,請注意乾溺水狀況

暑假到來,帶孩子出門玩水時,請注意乾溺水狀況

夏天注意孩子的乾溺水狀況

教育知識學園 作者 湯梓辰

[email protected]

新聞事件:  德州一名四歲男童德爾加多跟家人去玩水後,回家發現 腹痛、上吐下瀉等症狀 ,一周之後突然休克,急救後發現無效,初步判斷是乾溺水。

依內政部消防署近5年統計,每年溺水人數約600多人,約六成民眾因此死亡,少數人失蹤,獲救比率不到四成。分析溺水月份,以5到9月為高峰。

有時看起來孩子沒有沉到水底,意識還很清楚,但如果孩子玩水時發生差點溺水的意外,他們可能會因為緊張, 使得喉部痙攣導致呼吸道阻塞而休克。即便救起後還可以正常行動和說話,但可能在嗆水後24小時至48小時出現呼吸困難、胸痛、咳嗽、發熱、極度疲勞、焦躁不安等乾溺症狀,若沒有及時加以檢查治療,有可能因為無法得到足夠的氧氣,導致呼吸窘迫死亡。

暑假到來,帶孩子出門玩水時,請注意乾溺水狀況

甚麼是乾溺水?

乾溺水是指當人游泳時嗆到水或溺水後,緊張導致喉部痙攣而造成呼吸道阻塞,或是吸入肺部的水造成呼吸道感染。有可能發生在溺水的當下,也有可能在上岸之後。

乾溺水有甚麼症狀?

乾溺水的症狀: 連續性咳嗽、嘔吐、神智改變、嗜睡、昏睡等狀況。如果孩子之前有水上活動,但沒有溺水的意外,還是要檢查孩子是不是有這類的症狀,如果有也要告知醫生剛剛孩子有游泳,協助醫生判斷及治療。

如何判斷孩子有沒有乾溺水?

建議家長,如果孩子差點溺水,即便救上岸,24小時內還是要送醫檢查。因為水分有可能會殘留在體內,造成乾溺水。

 

 

 

 

相關推薦

癌症到了末期常見會出現轉移的狀況,一旦發現癌細胞轉移,是不是代表治不好了呢?萬芳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吳思遠醫師/台大醫學博士/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專任助理教授表示,隨著醫療進展,現在的醫學提供更多藥物與治療方式的選擇,讓癌症轉移的病人仍有治癒的可能!   癌症到了第四期,往往會伴隨發生癌細胞轉移的狀況,...

閱讀詳情 »

大腸直腸癌連續11年高居國人好發癌症第一名,面對這樣的威脅,患者除了擔心能否治癒之外,最害怕的就是要裝人工肛門。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的陳自諒院長帶領的大腸直腸癌醫療團隊,創下了「保肛率」95%的傲人成績,高居世界之冠!許多諮詢過其他醫生認為要做人工肛門的直腸癌患者,在他手上都成功摘除腫瘤且不用拿...

閱讀詳情 »

《文茜的世界周報》主持人陳文茜18日在台大醫院動手術,割除肺腺癌腫瘤,22日順利出院,回家修養2週後,今(6日)重返攝影棚錄影。製作團隊透露,陳文茜術後狀況良好,除了不能太過勞累,也需要不時使用氣管擴張劑及氧氣之外,身體狀況都已經逐步恢復。 事實上在錄影前,陳文茜已經開始掃讀各大新聞資訊,但在開刀第...

閱讀詳情 »

睡眠佔了我們人生1/3的時間,好的睡眠品質,不僅可以增進工作效率及學習能力,也可維持身體的內分泌、免疫系統等正常運作。但許多人卻為了失眠所苦,因此想了許多快速入眠的方式。1907年代印度的苦行僧,為了鍛鍊忍耐力,在釘床上睡覺,但釘床在瑞典卻成為幫助舒緩失眠的工具!美軍飛行員為減少戰場上的損失,也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