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暖心名醫阮郁修 後山拆彈造福花東民眾

暖心名醫阮郁修 後山拆彈造福花東民眾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腦動脈瘤猶如不定時炸彈 微創手術讓你成功拆彈

在花蓮慈濟醫院白色的走道上,一個個病患守在診間外等待醫師的到來,尤其放射科介入治療門診外,一群患者正等待著是他們的救星,被稱為「後山拆彈專家」的阮郁修醫師到來。阮醫師視病猶親,解釋病情時有條不紊,讓病患感到既親切又安心。病友陳媽媽說:「阮郁修醫師很細心也很有耐心,不懂的都會跟我解釋清楚,我偏頭痛了好幾年就是找他治好的!」

每100人就有3人 腦內有動脈瘤

台灣每100人內就有三人罹患腦動脈瘤,猶如活在不定時炸彈的威脅之下,每天都擔心腦動脈瘤破裂造成的顱內大出血。其中病患又以女性居多,長期的高血壓、抽菸、腦血管發炎以及停經後賀爾蒙的不穩都會增加腦動脈瘤發生的可能性。早期腦動脈瘤的治療方式以開顱夾除手術為主,如今的技術已進步到血管內介入治療的微創手術,病患當天開完刀,平躺兩個小時就能下床走路。

阮郁修醫師說,其實腦動脈瘤平時很少有徵兆,但有時會壓迫到腦內的神經,這時患者會出現頭痛、眩暈或是視力模糊的情形。醫師回憶,他曾經碰過一位年僅23歲的患者,住院時本來以為是中風,但經過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腦內有個直徑五公分大的腦動脈瘤,因為動脈瘤內的血栓,才造成缺血性中風,經過置放血流導向器後,這顆巨大的腦動脈瘤被「成功拆彈」,患者也回復了正常的意識,沒了偏頭痛,生活品質也大幅改善,術前術後彷彿活在不同世界。

影像醫學的箇中好手 如偵探揪出疾病徵兆

阮郁修從小就對於圖像記憶特別拿手,念醫學系時在影像檢查的課程總是名列前茅,讓當時授課的教授印象深刻,對他圖像記憶的能力讚許有加,還送了他最新的影像醫學原文書。

阮郁修笑說:「那時的同學都說我應該去當警探破案,因為我對圖片跟影像很敏感,常常一看就發現問題在哪裡。」除了對影像檢查十分拿手,阮郁修還是實習醫師時,學長姐就常誇他的手很巧,非常適合走外科。阮郁修說:「最後我選擇神經介入診療的領域,剛好結合兩個我最擅長的部份。」也是這樣的機緣,讓阮郁修在治療與診斷腦動脈瘤這個領域成為佼佼者。

花東民眾心中的暖心名醫 救治逾5百名腦動脈瘤患者

花東的醫療資源比起北部或西部,來得更少也更不方便,若是稍微專門的治療領域,往往都要舟車勞頓到其他縣市治療,阮郁修醫師在花蓮服務超過十年,這十年內成功治癒了超過500名,每天都要擔心破裂的腦動脈瘤患者。

「能讓患者不再提心吊膽,就是我最大的成就感與動力。」阮郁修說,雖然要在台北與花蓮的門診兩地跑,但能夠給予花東居民更好的醫療品質,他仍會繼續服務下去。

阮郁修 41歲   暖心名醫阮郁修 後山拆彈造福花東民眾

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

            陽明大學生物醫學影像工程曁放射科學系博士班

現職:花蓮慈濟醫院影像醫學部 神經介入診療科主任

            台北慈濟醫院兼任主治醫師

經歷:國軍花蓮總醫院放射科代理主任

            三軍總醫院放射診斷部主治醫師

興趣:看偵探片、踩飛輪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67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家暴法施行20週年,經過政府及民間團體不斷宣導及深化家暴相關服務,民眾通報的意識也逐漸普遍。近日發生幾起兒童虐待事件,民眾在網路平台上知悉疑似兒少虐待情事,而輾轉通報由社政或警方介入處理,足見大家已經認知到家內暴力事件不再是家庭內的私事,法入家門的意識也逐漸建立。兒虐防...

閱讀詳情 »

【記者周蘭君報導】「雀巢健康兒童全球計畫」在台發展邁入第九年之際,透過長年與董氏基金會合作的健康兒童大調查,首次發現台灣親子共食比例呈現下滑趨勢,其中又以早餐最為嚴重,幾乎過半數的孩童都是自己吃早餐。因此今年特別呼籲全台家長與孩子共同響應「親子共食、共創食語」;強化餐桌上的情感交流,進而創造家中相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黃斑部病變有眼睛癌症之稱,因黃斑部病變是不可逆的眼睛傷害,且罹患後視力會逐漸模糊、扭曲、視線中出現黑洞等情形,最後導致失明,但因初期症狀不明顯,民眾容易忽略疾病嚴重程度。為提高民眾對「黃斑部病變」之認識,進而提早預防,甚至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中華民國視網膜病變協會與中華民國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結核病主要透過飛沫及空氣傳播,尤其是曾經與傳染性的病人長時間在通風不良的狀況下接觸,呼吸一樣的空氣,就有可能因此得到潛伏性感染。接觸者就是與確診的結核病病人共同居住者,及與結核病病人在傳染期間一天接觸8小時以上或累計達40(含)小時以上的人。醫師表示,若是接觸到肺結核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