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疼痛控制選擇多元化 多模式止痛成新趨勢

疼痛控制選擇多元化 多模式止痛成新趨勢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45歲的陳阿美(化名),由於右上腹部絞痛,又伴隨發燒等症狀,就醫確診為膽結石造成急性膽囊炎,並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治療。術後由於傷口不大,主治醫師告知隔天即可出院,但怕痛的阿美擔心除了傷口疼痛外,還會有腹內臟器疼痛的問題,因此諮詢手術麻醉醫師,希望能降低術後疼痛。國泰綜合醫院新竹分院麻醉科主任李欣恩醫師表示,每位患者對術後疼痛的感受都不一樣,因此目前醫界對於手術麻醉止痛有一個共識,那就是術前給患者很好的準備、術後透過「多模式止痛」,例如:阿美術後使用七天型長效止痛藥再搭配其他非類固醇的口服止痛藥,幫助術後快速恢復活動力,回復原本的正常生活。

急性疼痛是身體保護機制 微創手術降低慢性疼痛後遺症

李欣恩醫師説,術後疼痛並不是都不好,尤其急性疼痛對患者更是一種保護機制,但如何避免手術後造成的慢性疼痛是醫界相當重視的課題,因此目前許多腹腔鏡的手術都採用微創手術方式進行,如膽囊切除、盲腸炎、婦科疾病或泌尿科攝護腺手術等,目的就是手術傷口小,可以讓患者加快術後傷口的恢復速度,避免造成日後的慢性疼痛。不過,微創手術的表面傷口雖然很小,但還是會破壞身體裡面的組織,造成術後的臟器疼痛,因此疼痛控制對患者手術前後的止痛效果就相當重要,而「多模式止痛」是目前比較新的疼痛控制概念。

疼痛控制選擇多元化 多模式止痛是新趨勢

李欣恩醫師指出,疼痛控制在台灣的發展愈趨成熟,選擇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化。過去傳統的術後止痛就是當患者感到疼痛時,會先跟護理師反映,再通知主治或值班醫師,醫師必須先確認患者開什麼刀,用過什麼藥物,再開立止痛藥物,由護理師去領藥及施打藥物,間隔時間至少要半小時,對正在疼痛的患者來說是相當煎熬的過程。後來就有了患者自控式的注射止痛機器(PCA),由醫師控制好每次按壓的間隔時間及劑量,患者疼痛時就可以自行止痛,若止痛效果不佳,醫師會在巡房時再額外開立止痛藥物提供給患者使用,以減緩疼痛。

如果臨床的疼痛沒有處理好,很容易變成慢性疼痛,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李欣恩醫師補充,最好的疼痛控制就是在止痛藥物還有效的期間再接續,讓疼痛保持在標準的水平之下。「多模式止痛」是目前止痛的新趨勢,透過使用不同種類的止痛藥,作用在全身疼痛路徑的不同位置,減低單一止痛藥的劑量及降低副作用。例如輕度到中度疼痛的患者,可使用七天型長效止痛藥再搭配其他非類固醇的止痛藥,止痛效果滿不錯的,使用後的滿意度高達七成五。

李欣恩醫師提醒,止痛不只是要讓身體不痛而已,而是要讓患者在術後快速恢復,並避免造成慢性疼痛,目前疼痛控制選擇性相當多,患者可以跟醫師討論適合自己的多模式止痛方式,擺脫不愉快的手術醫療經驗。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73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愛美的人常為了要維持身材,就減少食量,但反而吃更多東西;但您可能沒想到這種狀況發生,可能是得了暴食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精神科陳大申醫師表示,患有暴食症的病人,是由於過度接受社會看法、低自尊,惡性循環下,進而產生憂鬱症,並出現暴食症。陳大申表示,所謂暴食症是指所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日本研究發現,從芝麻中萃取的芝麻素,有助保護肝臟功能,達到抗氧化、抗衰老目的。實驗利用人體在運動過程中,會產生大量自由基的反應,讓實驗者在運動前服用芝麻素,結果發現,運動過程中,體內的被氧化脂質數量與運動前無異,甚至可能降低,顯示芝麻素可有效去除人體中的自由基。芝麻素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秋天的天氣涼爽,但仍要做好防曬以免長肝斑!皮膚科醫師指出,日曬是造成肝斑的首要原因,建議一年四季都要做好防曬工作,可別因為天氣漸涼就忽略,平時也可多吃富含維他命C及抗氧化的蔬果,如青椒、花椰菜、柑橘等,才能達到全方面的預防。皮膚科醫師王朝輝指出,日曬、荷爾蒙分泌、作息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你常上班時精神不濟、哈欠連連嗎?不少上班族常抱怨,長時間坐在辦公室,經常沒胃口吃不下,但體重卻上升。中醫師指出,久坐會影響氣血循環,導致脾胃呆滯,造成營養消化及吸收不良,而滯留在臟腑經絡,自然容易肥胖。台灣基層中醫師協會理事長、開業中醫師陳潮宗表示,上班族的通病就是久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