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最新全球失智症報告出爐 95%民眾認為自己有一天可能罹患失智症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9月21日是「國際失智症日」,國際失智症協會今(20)日就公布「2019全球失智症報告:對失智症的態度」,調查結果顯示,有4分之1民眾認為失智症無法預防,而高達95%的民眾都認為自己有一天可能罹患失智症。另外,相較於國際平均值,台灣有較高比例受訪者認為現行有充足的失智症服務,但也有較高比例認為醫療照護專業人員忽視失智者。

該項大規模的調查,由國際失智症協會與全球100多個失智症協會合作,並由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執行,共橫跨155個國家、收集近7萬份問卷,其中台灣有近5000人填答問卷,人數在亞洲排名第一。

調查顯示,各國民眾仍不了解失智症,有3分之2民眾認為失智症只是正常老化現象;5分之1民眾認為失智來自於厄運、神的旨意或巫術;2分之1民眾認為即使有醫療支持、失智者記憶仍不可能改善;4分之1民眾認為失智症無法預防,但95%民眾卻也認為自己有一天可能罹患失智症。

此外,調查也指出,失智症遭受汙名化,造成失智症家庭更被孤立,難以尋求支持與資源。有50%失智者感覺自己被醫生與護理師等醫療照護專業人員忽視,35%的照顧者會隱藏其所照顧的失智者被診斷的事實,超過60%照顧者的社交生活因為照顧而被影響,超過50%照顧者甚至因此影響到自身健康,而全球不到40%大眾認為目前已有充足的失智症服務。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調查結果指出,台灣不論一般大眾、專業人員或照顧者,都有超過50%認為現行有充足的失智症服務,較國際平均不到40%更高,這肯定了政府推動「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2.0」、積極布建失智症服務的成效。

不過,相較於國際平均,在台灣,不論一般大眾、專業人員或照顧者,也都有較高比例認為醫療照護專業人員忽視失智者,建議未來台灣仍需加強醫療照護專業人員對失智症的認識與友善。

台灣失智症協會強調,期望透過網路串聯,邀請大家開始主動與他人談論失智症,透過公開談論失智症,一起努力建立民眾對失智症的正確認識、減少歧視及刻板印象,提昇大眾友善態度,共創失智友善台灣。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有規律運動習慣,也沒有慢性疾病,但隨著年紀增長,卻莫明開始胸悶、胸痛,走路會喘,當心其實是身有罕病卻不自知!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統計就發現,在台灣有不少不明原因的左心室肥厚患者,做遍檢查也找不到病因,一篩基因才發現其實是罕見疾病法布瑞氏症在作怪,威脅在於,若未正確診斷與...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包莖男第一次「出頭天」當心包皮翻出大危機!門診就有一名17歲男學生,一直有包莖的困擾,某日早上小便時包皮意外地翻起來,看到了未曾謀面的龜頭,但不到10分鐘,龜頭就開始腫脹疼痛,包皮回不去了,且越來越痛,急忙就醫求救,整個人像螃蟹般怪姿勢走進診間時,龜頭已呈暗紫紅色,勒...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想要降低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提早上床睡覺有幫助!國內自5月中旬爆發一波本土疫情以來,上班上學又進入居家防疫模式,不少人都被迫改變生活習慣,許多人甚至作息日夜顛倒,養成晚睡習慣,在陸續回歸職場、學校的規律作息後,仍感到紊亂、有很大的壓力,也影響了情緒,董氏基金會今(23)...

閱讀詳情 »

 影片:化療前必看須知  原來副作用可以這樣共處!完整影片請至以下連結觀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uN3x9KTeq4 癌症是許多人心中的恐懼,不僅要面對各種症狀,同時也要面對許多治療時帶來的不適與副作用,兩者的影響下,不少人選擇躲避、視而不見,反而延誤了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