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有兼顧健康的懶人減肥法嗎?

有兼顧健康的懶人減肥法嗎?                    曹彥庭 

 

 

 

 

 

部落格文章導覽(←點擊)

    長期在磅秤上與體重對抗的人,都想知道科學進步到這般地步 (太空研究、 器官移植、生命複製),有沒有不費力又能自在享受美食,仍然可以保持條身材的方法?或者是問,有沒有哪一種減肥藥吃了會瘦身卻不傷身,有益身心健康?

  

 

 

 

 

上述問題的答案是:沒有。真的沒有嗎?現在的科學這麼發達,連北韓都

能造洲際飛彈,難道減個五斤肥油這麼難嗎?令人遺憾,確實沒有。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減肥藥依其作用機轉主要可分為三種

1種抑制胃口減少食慾

2種抑制消化酵素使某些營養不被吸收

3種促進能量消耗加速代謝速率

 

    1種減肥藥的主要成份為Sibutramine (此藥在台灣稱為XX) 作用於中樞

神經,可使食慾降低。這種藥本來是用來治療憂鬱症的精神科用藥,結果發現

許多患者用藥後,有胃口變差體重減輕的副作用,因此重新調整設計後變成減

肥藥。

 

   第2種減肥藥的主要成份為Orlistat (此藥在台灣稱為XX) 可抑制胰脂肪

酵素,使食物中的脂肪不被吸收,副作用是會排油便。有時候不小心放個屁,

褲子就會沾污。此外,對於以澱粉 (醣類為主要熱量來源的台灣人,此藥的效

果大打折扣不若預期。

 

    3種減肥藥以促進能量消耗為減肥手段,以往稱為雞尾酒減肥法。

即,將具有加速能量消耗作用的多種西藥混在一起(就像調雞尾酒一樣)當作

減肥藥來用,但因用藥風險太高,已被衛生署明令禁止。例如,本藥處方通常

含有甲狀腺素,原本用來治療甲狀腺功能低下症。正常人服用過量反而造成心

跳過速、盜汗、心悸等副作用,嚴重還會要命。長期使用後,甲狀腺功能大受

干擾,停藥後有可能變成甲狀腺功能低下症,不但復胖而且可能更胖。

 

    除了以上3種減肥藥外,更有許多非法減肥藥在藥中掺入禁藥成份 (如安非

),亦有強力減肥之功效,但是其後果更為不堪,千萬不要拿命去試。

 

    減肥並不難,難的是減下來以後,要能長期維持而不復胖

  

    我所認識的肥胖者,就我的觀察沒有一個依靠減肥藥能成功減肥 (觀察期2~3

)。主要原因是依賴減肥藥者飲食習慣並未改變,所以攝入的熱量仍然偏高;

並且沒有養成運動習慣,所以身體的肌肉與脂肪的結構比例也沒改變 ( 體脂率

愈高者其基礎代謝率相對較低,對體重控制不利 ),因此一旦停止使用減肥

藥,體重將逐漸回到原點。

 

    理論上,減重的主要方法不外乎兩種,一是減少熱量攝入 (控制飲食)

二是增加熱量消耗 (經常運動)。當消耗 > 攝入時體重必定漸趨減輕。

此,兩種手段都很重要,可是不能一味地餓肚子又拚命做運動,必需用正確的

觀念與方法去執行才是正道。但是在討論如何有效重減重之前,應先瞭解『體

內平衡』的觀念。

 

    健康人體的體內環境通常趨於一穩定狀態 (例如體溫、酸鹼值、血糖值、血

壓及各種內分泌與新陳代謝)。但由於體外環境並不穩定,包括勞動、運動、感

染、受傷、饑餓、暴飲暴食,甚至心情不爽或天氣不好 (太冷、太熱或太溼)

各種原因,都是對體內穩定狀態的挑戰。因此,為了應付這些挑戰,維持穩定

狀態,人體內有數百種不同的控制系統。大多數系統的功能都是用來調節生理

變化,使體內環境趨於穩定。 

 

    例如長時間運動時,体內會產生大量熱能,但是透過體溫控制系統 (下視丘

恆溫控制器、排汗、呼吸、毛細孔及表皮微血管擴張)的作用,體溫不會無限制

的上升 (約從攝氏37~38) ,並且在停止運動後,升高的體溫會逐漸回復正常

(約攝氏37)像這樣透過不同器官組織彼此協調合作,使體內環境趨於穩

定狀態的作用就稱為體內平衡(←點擊)但是〝體內平衡〞的功能並非無懈

可擊。若是外在環境太過嚴苛,給予的挑戰或刺激超過〝體內平衡〞所能支付

的能力 ( 例如濫用藥物影響代謝或過度節食營養不良),人體的健康勢必出問

題。

    坊間流傳許多減肥方法,各有其支持者宣稱有效,諸如斷食減肥法、蛋白質

減肥法、減肥藥、甚至抽脂手術。是否能長期維持而又兼顧健康,聰明的您

在決定用何種方法減肥前,請先思考您的〝體內平衡〞能否應付得了。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詩茜/新竹報導】62歲陳先生(化名)日前開會到一半突然感到腹痛難忍,好不容易熬到會議結束後趕赴醫院急診就醫,經過醫師問診檢查後,為陳先生安排了心電圖檢查,發現是心絞痛,緊急連絡導管室進行心導管手術,術中以「冠狀動脈內光學同調斷層掃描影像系統(Optical Coherence Tom...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綜合報導】本周因應疫情變化,公布許多新防疫政策,不僅疫情警戒降2級,也開放38歲以上民眾施打新冠疫苗。疫情雖趨緩,但社區中依然存在隱形感染者,外出仍有感染風險;此外,面對傳染力更強的Delta變種病毒,持續也有境外移入案例,我國尚未完全排除威脅。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家庭醫學科彭...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因擔心染疫,40歲高血壓王姓患者日前至某大型醫院回診時,穿戴全套防護措施,持健保卡,正排隊等候入院時,突然嚴重心悸、腳抖、胸悶,自覺快要無法呼吸,家人擬就近陪同至急診,他卻大喊「那裡風險更高」,只好搭計程車,儘速返家。 經家人勸說後,王先生至精神科門診就醫,經評估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新冠肺炎肆虐,讓疫苗接種如火如荼進行,其中癌症病人能否接種疫苗也成為許多患者疑慮。義大癌治療醫院饒坤銘副院長指出,相較於一般民眾,癌症病患是新冠肺炎重症的高風險族群,因此若能接種疫苗將有助降低感染風險,減少演變重症機會,尤其正在治療中的癌友更應該施打疫苗。施打疫苗前先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