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脊椎的構造與力學

脊椎的構造與力學                   曹彥庭

 

部落格文章導覽(←點擊)

    脊椎是人體骨架的中心支撐,由34塊椎骨組成,包含頸椎7節、胸椎12

 

 

節、腰椎5節、骶椎5節、尾椎5節。頭骨主要由最上面兩節頸椎支撐,每節

胸椎兩側各連接一根肋骨,由肋骨形成的籠子是一個保護心、肺、肝的框架,

由骶椎和兩塊髖骨構成的骨盆,保護膀胱和生殖器官。

  

  

 

                                              (本圖摘自〝人体的地圖〞)

  

一、 椎骨:椎骨的圓柱部分稱為椎體,椎體後面是一個孔,當椎體依序疊在

      一  起時,這些孔形成了一個相連的管道,稱為椎管。  由腦部發出的脊

      髓,便經由這個管道貫通整個脊椎。每節椎管的後面有七個突出部分稱為

   「突」,以三雙一單的形式存在,單的是棘突,彎腰時可以順著背的中央摸

      到。其他的突則是左右對稱成雙的橫突、上關節突、下關節突。

  

二、 椎間關節:每節椎骨的上關節突與上一節椎骨的下關節突銜接在一起成

       為椎間關節(平面關節),內有滑液及滑液膜提供潤滑,並由椎間關節韌

       帶包覆住。 椎間關節與椎體之間構成一椎間孔,做為脊椎神經的分支孔。

  

三、 椎間盤:在椎體的頂部和底部與其他椎體相接合處,有一圓盤狀軟骨做

      為間隔物,稱為椎間盤。椎間盤外層由強韌纖維環軟骨組成,中間則是稱

      為髓核的膠狀物貭。 椎間盤含水量達70%~90%,正確的運動鍛鍊可

     使椎間盤維持正常機能;適當的休息,則使椎間盤釋放壓力,並獲得足夠

     養分。白天由於勞動及重力,椎間盤厚度會縮減約10%,經過一夜的睡

     眠,椎間盤重新獲得營養和水份,又恢復到前一天的厚度,因此,早晨的

    身高會比夜間略高。

 

椎間盤最主要的功能有三種:

  

1、       連結器:將脊椎上下連結成一整體結構

2、       避震器:使脊椎能承受身體活動時的衝擊力。

3、       關節:強韌而有彈性的椎間盤使脊椎能彎曲或扭轉。

 

四、  脊椎的韌帶:除了椎間關節韌帶之外,尚有棘上韌帶、棘間韌帶、黃韌 

       帶、前縱韌帶、後縱韌帶等,為脊椎提供了更多穩定的力量。

 

 

 

五、   脊椎的力學:從側面看脊椎的排列可以發現,呈現的是一個S形的脊

       椎結構。 頸椎向前彎曲,胸椎向後彎曲,腰椎向前彎曲,薦椎(也稱為骶

       椎)向後彎曲,這樣的結構特性,使脊椎可以承受身體活動或運動的衝擊

       力,以及上半身向下壓迫的重力,並且使壓力儘量平均的分佈,而不是由

       少數的椎骨承受大部分的壓力。由於愈下端的椎体承受上半身的重量愈

       重,因此愈下端的椎体就愈粗壯 。

 

        儘管如此,就如同其他關節退化一樣的問題--承受壓力大的部位或是

      勞動較頻繁的部位,出現病變的可能性也相對較大。 因此,頸椎(特

        別是5、6、7節)與腰椎(特別是4、5節)發生病變的機率相對較

        高。胸椎因為有肋骨的支撐,而具有較好的穩定度,發生病變的機率就低

        很多。

 

        脊椎是一個整體結構,與其動作相輔相成的,除了椎間盤、關節韌帶

      之外,也包括其週邊的作用肌群(主要是背肌群)  在臨床治療上,

        大多數的脊椎病變都伴隨著狀況不佳的背肌群。因此,任何對脊椎病變的

        治療計畫,若不將恢復背肌健康的治療步驟納入其內,其效果必定事倍而

        功半 。   

 

 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ez-health/article?mid=10&prev=23&l=f&fid=1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80多歲的王老太太(化名),約十年前確診乳癌二期,在經過手術與抗荷爾蒙治療後,原本以為已康復,可以含飴弄孫的享受老年生活,卻出現肋膜積水症狀,檢查後竟發現乳癌復發,轉移至肺部,王老太太情緒大受打擊,兒孫也不忍心再讓她受苦,而傾向使用較不積極的治療方式…新竹馬偕紀念醫院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剛過60歲的惠梅(化名),與前夫育有四名子女,本是含飴弄孫的年紀,當年因對毒品、愛滋的不了解而接觸染毒,甚至因此共用針具染上HIV。離婚後,惠梅才正想開始自己新的人生,努力回歸社會、接受照護員培訓,結訓開始照護病人的第二天,就因為車禍導致下半身癱瘓。沒想到新的人生,竟從...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跨年和春節假期即將到來,各界都擔心春節專案可能造成Omicron入侵,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強調,過去的防疫破口大多與自主健康管理有關係,呼籲以春節專案入境者,一定要遵守自主健康管理的規定,不要群聚。 Omicron病毒來勢洶洶,...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世界各國對剛出現的變種病毒「Omicron」積極應對,不少人擔心的是,現行的PCR與快篩試劑,是否無法辨認Omicron?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表示,Omicron不影響現在的快篩準確性。 新冠感染者有許多為無症狀感染者,家用快篩便成為防疫利器之一。不過Om...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