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有多位慢性病家人,怎麼煮出健康年菜?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方

很佩服過年期間掌理一日三餐的婆婆媽媽,傳統台灣家庭,準備年菜的家人通常是「媽媽、姑姑、阿姨、媳婦」等稱謂的人,為了張羅過年期間百業歇業,無法提供餐飲的過渡期,年前就得採買各種生鮮乾貨,年中還得絞盡腦汁端出一道道佳餚,滿足一家大小的胃。

這些年的台灣家庭,因高齡化、少子化的關係,有些家庭的年夜飯、年初二回娘家的團圓飯

改在餐廳食用,婆婆媽媽們雖然少了耗盡心思放在如何燒出一桌子的菜上面,但是她們依舊「煞費苦心,傷透腦筋」,怎麼說?主要原因與慢性病的流行有關。

數數看家裡面有多少慢性病家人?

依據調查,18歲以上國人的高血壓盛行率達25.82%,推估508萬人罹患高血壓

18歲以上成人21.63%為高血脂族群,平均每5人之中就有一人總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超標。

糖尿病盛行率約9.8%,超過200萬人罹患糖尿病

台灣慢性腎臟病盛行率高達11.9%洗腎人口密度世界第一

痛風盛行率為6.24%,男女比例約為3:1,中老年男性為高危險族群除此之外還有甲狀腺亢進、甲狀腺低下、過敏等病症。

有多位慢性病家人,怎麼煮出健康年菜?

圖片取自:(123rf 示意圖)

如何張羅一家人可以吃健康年菜?

一個家庭裡面,多少都有罹患以上慢性病的家人,有人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族群,有人有甲狀腺亢進,有人是過敏體質,都需要施行飲食控制,更麻煩的是,三高患者可以吃的食物,甲亢患者又不能吃,像海鮮類食物,適合有三高的家人吃,但是魚是高碘食物,要限制碘的甲亢家人,連一口都不能吃,真的會讓掌握家人三餐的婆婆媽媽傷透腦筋。

三高家人要控制醣類、脂肪、膽固醇、食鹽攝取量,太鹹、太甜、太油食物少吃,連喝酒都得節制,多吃含有膳食纖維的食物,例如:綠色蔬菜、根莖類、豆類及豆製品等,避免血壓、血脂、血糖飆升。

甲亢家人不能碰任何含高碘食物,得吃低碘飲食,所以海鮮類食物(魚、貝、蝦、蟹等)、海菜類食物(海帶、海菜、紫菜等)、各式魚丸、肉丸、火鍋料都不能碰,也不能吃碘鹽、碘鹽醬油,要改用無碘鹽、無碘醬就連蛋類,也只能吃蛋白,不能吃蛋黃豆製品(豆乾、豆腐、味噌、納豆等)一樣是高碘,也得禁吃。

過敏體質的家人更是要避開各種過敏源食物,蛋、奶製品、海鮮、加工食物、烘焙物等都有可能誘發過敏。

面對A家人可以吃B家人又不能吃;B能吃得食物,C家人又要避免,可真累壞了掌廚的婆婆媽媽,到底要怎麼張羅?才能避免讓地雷食物擺在餐桌上,影響家人的健康。

年菜健康吃由家人共同打造

認識的陳媽媽陳姑姑就是典型代表,早些年常被家人碎碎念,為什麼老是端出有礙健康的地雷食物,這兩年與家人琢磨後,終於理出一套家人調理準則,會先PO在家人line群組,呼籲家人為了身心健康,一定要協助配合:

1.過年飲食會以少油、少糖、少鹽、多纖維的菜色為主,少魚肉、少食品加工,多蔬菜、瓜類、菇蕈、根莖類食物,烹調以清蒸、涼拌、燉煮、烘烤替代油炸、油煎等方式。 

2.有飲食特殊需求的家人,請先具體提出哪些能吃的食物?哪些不能吃的食物(請家人見附表勾選)?,屆時會註明哪些菜適合哪些人,哪些菜不適合哪些人,避免誤觸地雷食物。

3.會斟酌家人體質提出「3天/三餐」食譜,包含各種食材、調味料,以適合每位家人可以食用的食譜為主,材料若要更改,請提出理由,掌廚者有權同意或不同意。

4.家人可以提出1、2道專屬的安全健康食譜 

陳媽媽、陳姑姑的用心良苦家人有配合嗎?她們拿出手機滑出一張一張的年菜圖檔,都是家人提供的健康年菜食譜,「他們也會擔心身體出毛病,願意配合啦!」 這一家人的健康年菜作法,值得學習!

有多位慢性病家人,怎麼煮出健康年菜?

相關推薦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整理 資料來源/食品藥物管理署 國人每年喝掉28.5億杯咖啡,平均一人喝掉130杯!喜歡品嘗咖啡的人越來越多,有些人喜歡咖啡的醇濃香味,有些人則需要咖啡提振精神。但是,咖啡的飲用有沒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或是一天可以喝多少等小細節都需要了解。蔡孟融營養師針對咖啡與咖啡...

閱讀詳情 »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於去年底公布的2021年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經營實況調查統計指出,零售業經營困境以「人力資源短缺、流動率高」增加最多。面對疫情,百貨零售業者不僅要解決內部人員流動的營運問題,對外更要面對消費者行為快速改變的挑戰。後疫情時代,百貨零售業者要如何不浪費一場好危機,藉此數位轉型,一舉彎道超車...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台大停電,最怕「疫苗退冰」放到不能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3)日下午要大家安心!指揮中心最新調查各縣市狀況,目前還沒有疫苗放到超時的情況,陳時中強調,各合約機構都有不斷電系統,且電力也陸續在恢復中,停電時間都沒有這麼長。 陳時中表示,上午全台大停電,...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明明膝關節已經不堪用,台灣銀髮族卻寧願忍痛、不動,也不願換膝!國內最新一份針對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患者進行的大型追蹤研究調查就發現,有高達7成5的人,寧可忍痛或是乾脆減少移動,採取治標不治本的方式,只因為害怕手術後疼痛或要再次換膝,乾脆犧牲退休生活的行動自如,門診就有7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