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天冷運動慎防運動傷害 「完整步驟」一個都不能少

天冷運動慎防運動傷害 「完整步驟」一個都不能少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天氣冷颼颼,窩在家裡看劇吃零食,小心只吃不動不僅囤積脂肪,還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並增加大腸癌、高血壓、骨質疏鬆、脂質失調症(lipid disorders)、憂鬱、焦慮的風險。但說了這麼多,天氣冷也不能貿然運動,一不小心可能造成運動傷害,要如何兼顧冬季運動及安全,復健科醫師解釋何謂「完整運動」,從暖身、運動到收操一個步驟都不能少!

冬季為運動傷害高峰期 氣溫低使血管、氣管收縮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簡祐民指出,冬天運動更容易造成運動傷害,原因是氣溫低會導致下列影響:

(1)周邊血管收縮,使流經四肢軟組織血流減少,延展能力及活動度因此而下降,導致肌肉、肌腱拉傷,或是關節韌帶扭傷等傷害發生機率上升。

(2)氣管收縮,運動時更加容易出現易喘、胸悶不適等情形。

(3)神經傳導速度降低,導致反應較平時慢半拍,運動中不易應變突發狀況。

(4)進行戶外運動時,出汗或天氣濕冷都可能使皮膚表面潮濕,若再碰上颳風,可能導致體溫下降,進而引發抽筋、疲倦,在高海拔山區甚至可能出現失溫等現象。

何謂完整運動? 做好「暖身─運動─收操」

要降低冬季運動傷害發生,簡祐民醫師表示,運動前暖身相當重要。一般而言,暖身時間需儘量佔整體運動時間的5-10%,可做全身性動態伸展如馬克操或動態轉體、跨步,每次10-20下,再加上輕度活動大概10-15分鐘,讓身體每個大關節都有活動的機會。良好的暖身習慣不僅可以提升心肺耐力、優化活動表現,也能讓關節壓力下降,進而減少運動傷害。

而運動中要注意水及能量補給,當出現胸悶、喘不過氣、頭暈、心跳急速上升、面色蒼白或肢體感覺異常,應立即停止運動並休息,如情況未改善即需儘速就醫尋求專業處理。

運動後的收操以靜態伸展為主,每個肌群伸展10-30秒,並重複三次,以達到最佳伸展效果。簡祐民醫師強調,收操可協助減少運動後的肌肉反射性收縮,避免抽筋且降低疲勞感,同時增加關節柔軟度或身體平衡性,對往後的運動有加分效果。

有慢性病史、心血管疾病族群 首重醫師事前評估

天冷時不管是何種運動,簡祐民醫師指出,事前的評估相當重要,若本身有慢性病史、心血管疾病,或運動時曾出現強烈不適的狀況,都建議先與專科醫師討論,或施作相關檢測後,確實掌握自身身體情況再進行。

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https://www.mohw.gov.tw/cp-3159-24035-1.html

【延伸閱讀】

治療運動傷害不能拖! 自體軟骨修補系統打造新「膝」望

玩音樂也會有運動傷害 職業提琴家常見這些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47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許多懷孕的準媽咪們都會習慣量體重,深怕體重過輕會影響胎兒的健康,但體重增加的同時,你的營養有充足嗎?根據台灣母胎醫學會最新調查顯示,雖然有4成3的孕媽咪體重過重,但卻有高達9成9關鍵營養素攝取不足!而這些都將會提升胎兒未來成年期後罹患各項疾病的風險。孕期營養不足 胎兒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暑假期間,許多學子喜歡到KTV唱歌,日前就有一名大學生連日夜唱,造成智齒發炎,就醫才發現,原來他的智齒早已長歪。醫師指出,智齒長歪不易清潔,加上熬夜免疫力下降,更容易發炎。建議民眾18歲前後,應到牙科照X光,發現智齒長歪,就要及早拔除。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科部主任黃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夏天到了,家裡若有長期臥病在床的患者得更加注意、小心褥瘡發生!醫師建議,長期臥病在床者,至少每兩個小時就得翻身一次;至於久坐輪椅者,更應頻繁更換姿勢,因為坐著時的壓力比躺著還要大。褥瘡又稱為「壓瘡」,是皮膚因受到長期或反覆的壓力造成組織潰瘍或壞死。振興醫院整形外科陳綱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生長痛多發生於成長期的孩童,且目前確切成因不明,也不會發生於骨骼快速生長的階段等,甚至也不會因此影響孩童成長,但這時,必須要注意的則是孩童的情緒。包括疲累、姿勢不正常、腿部不寧症候群、過度使用肌肉等,都有可能為生長痛的成因;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復健科主任周建文指出,臨床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