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有更好方法戒抗憂鬱症藥嗎?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抗憂鬱藥可以挽救生命。最佳情況是它們發揮了功效,最壞的情況則像是傷口膏藥,要一直服用直到成功改至其他療法。但無論是最佳或是最壞的情況,抗憂鬱藥物都不應該被長期服用。然而,現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服用抗憂鬱藥物,有的服用數週、數月或數年,某些人甚至發現已經離不開抗憂鬱藥了。

「這是我做過最糟糕的事情,我正在努力戒掉,但每次降低劑量時,就會感到頭暈目眩和噁心」,「如果我忘記服藥就會出現嚴重的抖動、自殺念頭、幻覺和瘋狂的情緒起伏」,「每當我試著戒藥時,隨之而來的就是頭痛、情緒激動、失眠和情緒變化,根本沒辦法改用其他治療方式」…,這些是抗憂鬱藥物使用者告訴研究人員的感受,並發表在《Addictive Behaviors(成癮行為)》期刊。

有更好方法戒抗憂鬱症藥嗎

許多人以為可以輕易停用各種抗憂鬱藥物,例如氟西汀(百憂解)或是帕羅西汀(賽樂特),藥品宣傳也強調可以帶給病患一個全新且充滿色彩的人生,但事實並非人人如此。James Davies醫生和John Read教授在研究報告中表示,試圖停用抗憂鬱藥物的患者中,56%會出現戒斷症狀,而其中46%的患者認為這些症狀非常嚴重。單單2016至2017年間,英國就有超過七百萬人服用抗憂鬱藥處方籤,可見問題真的很大。

然而,醫生和精神科醫生對這些副作用並不是非常看重,也許是因為醫生不喜歡聽到有效的藥物會產生副作用。此外,藥品許可所需的測試只需要六到八週,製造商沒有義務對停藥進行研究。

來自澳洲雪梨威爾斯親王醫院的實習精神科醫生Mark Horowitz,目前正在東北倫敦信託基金會工作,與倫敦國王學院精神藥理學教授David Taylor合作於《刺胳針精神病學》期刊上發表了他們的觀點,表明即使是極小劑量的SSRI(常用的抗抑鬱藥)仍會影響大腦。Horowitz是本著個人多年對付抗憂鬱藥的經歷而開始這項研究。

研究提出兩項重要發現。第一,有些人戒藥速度會很慢,這意味著不僅僅是幾週,而是幾個月,有時甚至更長。第二,減少的劑量並非每次都是減少一半,例如先服用兩顆、接著一顆、然後1/2顆、再來1/4顆,而是應該每次都減少一小部分,例如,20 mg可能減少10%至18mg,然後再減少10%至16.2mg,依此類推。由於減少劑量非常微小,病患可能需要服用液體藥物,而不是一般的藥丸。

ReferenceAntidepressants: is there a better way to quit them?

相關推薦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李文成 韓羽婕 劉宇軒 /台北報導 本土確診以每天千例的速度在增加,居家隔離、居家檢疫及居家照護的人數,已經大爆發,卻傳出有社區或大樓管委會出面阻擋外送員進入送餐的情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0)日出面喊要罰!強調已經在跟法務單位研議相關措施及...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北市確診人數全台最多,連發居隔單都已經出現時間差,新北市長侯友宜今(20)日就透露第一線同仁接電話接到哭、打電話打到累,向中央喊話,盼減少不必要的行政流程。指揮官陳時中聽到之後,顯然很在乎,嫌在下午防疫記者會上說得還不夠清楚,記者會後,甚至人親自衝到記者室二度找上在...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本土疫情單日確診再創新高,民眾不禁人心惶惶,面對新冠輕症確診者迅速暴增,居家隔離你準備好了嗎?從居家隔離規定、居家照護環境、常備藥到申請社區「藥師送藥」5步驟,更包括了民眾最關心的防疫險到底理不理賠,《優活健康網》幫您整理好最完整的「輕症確診居家照護」懶人包! 誰可...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確診病例單日突破2千例了,再創新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公布國內新增248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386例本土個案及95例境外移入(82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外,指揮中心同時宣布,中重症也一口氣再多9人,分別新增8例中症病患以及1例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