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有更好方法戒抗憂鬱症藥嗎?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抗憂鬱藥可以挽救生命。最佳情況是它們發揮了功效,最壞的情況則像是傷口膏藥,要一直服用直到成功改至其他療法。但無論是最佳或是最壞的情況,抗憂鬱藥物都不應該被長期服用。然而,現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服用抗憂鬱藥物,有的服用數週、數月或數年,某些人甚至發現已經離不開抗憂鬱藥了。

「這是我做過最糟糕的事情,我正在努力戒掉,但每次降低劑量時,就會感到頭暈目眩和噁心」,「如果我忘記服藥就會出現嚴重的抖動、自殺念頭、幻覺和瘋狂的情緒起伏」,「每當我試著戒藥時,隨之而來的就是頭痛、情緒激動、失眠和情緒變化,根本沒辦法改用其他治療方式」…,這些是抗憂鬱藥物使用者告訴研究人員的感受,並發表在《Addictive Behaviors(成癮行為)》期刊。

有更好方法戒抗憂鬱症藥嗎

許多人以為可以輕易停用各種抗憂鬱藥物,例如氟西汀(百憂解)或是帕羅西汀(賽樂特),藥品宣傳也強調可以帶給病患一個全新且充滿色彩的人生,但事實並非人人如此。James Davies醫生和John Read教授在研究報告中表示,試圖停用抗憂鬱藥物的患者中,56%會出現戒斷症狀,而其中46%的患者認為這些症狀非常嚴重。單單2016至2017年間,英國就有超過七百萬人服用抗憂鬱藥處方籤,可見問題真的很大。

然而,醫生和精神科醫生對這些副作用並不是非常看重,也許是因為醫生不喜歡聽到有效的藥物會產生副作用。此外,藥品許可所需的測試只需要六到八週,製造商沒有義務對停藥進行研究。

來自澳洲雪梨威爾斯親王醫院的實習精神科醫生Mark Horowitz,目前正在東北倫敦信託基金會工作,與倫敦國王學院精神藥理學教授David Taylor合作於《刺胳針精神病學》期刊上發表了他們的觀點,表明即使是極小劑量的SSRI(常用的抗抑鬱藥)仍會影響大腦。Horowitz是本著個人多年對付抗憂鬱藥的經歷而開始這項研究。

研究提出兩項重要發現。第一,有些人戒藥速度會很慢,這意味著不僅僅是幾週,而是幾個月,有時甚至更長。第二,減少的劑量並非每次都是減少一半,例如先服用兩顆、接著一顆、然後1/2顆、再來1/4顆,而是應該每次都減少一小部分,例如,20 mg可能減少10%至18mg,然後再減少10%至16.2mg,依此類推。由於減少劑量非常微小,病患可能需要服用液體藥物,而不是一般的藥丸。

ReferenceAntidepressants: is there a better way to quit them?

相關推薦

▲任何運動都可以減緩肌肉的退化,飲食補充蛋白質也很重要。(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上了年紀不運動,當心肌肉流失光光!一名62歲女性,經常背部及腰部酸痛,手臂酸麻,雖然使用止痛藥膏情形會改善,但不久即復發,原來每天在小吃店製作湯圓的她,必須站立9個小時,雙手還...

閱讀詳情 »

大腸憩室是一種腸道老化的症狀,大部分的情況下大腸憩室並不會造成不適,但若惡化出現發炎症狀就要積極就診!臣宏診所院長詹秉鋐醫師表示,腹痛、畏寒、發燒、噁心是大腸憩室炎的常見症狀,但症狀嚴重者也可能併發腸出血、腸穿孔等問題,因此若出現不適症狀者應積極就診檢查,以免病況惡化。  大腸憩室是一種因腸道退化而...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家長失業,孩子遭殃!長庚醫院兒保團隊今(28)日發表最新研究結果發現,台灣兒虐發生率與失業率息息相關,且有明顯的遞延現象,也就是失業率上升的隔年,兒虐發生率就增加。研究團隊依研究模型推估,失業率每上升1個百分比,來年的兒虐率將上升...

閱讀詳情 »

文/劉敏涵 採訪諮詢/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傅佩德 網路上流傳著各式各樣的懷孕禁忌,最常見的類型包括吃了哪些食物、做哪些事情會對胎兒造成傷害等,時常讓孕婦感到困惑又害怕。到底哪些說法是真的,哪些只是謠言呢?   在懷孕中後期,睡覺時沒有靠左側躺睡,會造成胎兒死亡? 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