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有症狀才檢查?便便型態改變 當心大腸癌已找上你

有症狀才檢查?便便型態改變 當心大腸癌已找上你
台灣藝人余天的女兒余苑綺年紀僅31歲、平常作息正常,卻驚傳罹患直腸癌第二期,再次讓社會大眾拉高對腸癌的重視。台灣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表示,大腸癌自民國95年以來,發生人數已經是所有癌症中暫居首位。她提醒民眾,大腸癌與直腸癌早期無明顯症狀,民眾應定期檢查,別等到有症狀才檢查,延誤治療,錯過黃金治療期。

余苑綺緊急完成開刀手術,已順利將直腸腫瘤取出,術後她在個人臉書粉絲團PO感謝文,謝謝大家對她的關心。余苑綺平常注重養生、早睡早起且不菸不酒,卻惹癌上身,令家人、朋友們難以置信。

根據台灣國民健康署100年統計分析30-34歲大腸癌發生率為每10萬人有7.7人,隨著年齡增加發生率也倍增,50歲以上,高達每10萬人有74.1人罹患大腸癌。台灣國健署署長邱淑媞表示,大腸癌發生人數自民國95年以來,已是所有癌症發生人數的第1名,同時是十大癌症死亡原因第3位,每年發生人數約計14000人,死亡人數超過5000人。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大腸癌防治最重要的原則。0-1期大腸癌治療,五年存活率高達8成以上(81-87%),第三期大腸癌五年存活率則不到6成(56.9%)。

邱署長進一步指出,研究已經證實,定期透過簡單的糞便潛血檢查,可以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2-3成,因此,台灣國健署自93年起,針對發生率較高的50歲以上民眾,提供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

邱署長表示,新型糞便潛血檢查是安全、簡單又準確的篩檢工具,沒有侵入性、不會有疼痛感,檢查前也不必限制飲食,非常方便。根據國健署的統計,102年全年共有102.8萬人接受篩檢,陽性個案逾8.1萬人,發現息肉個案數2.6萬人及大腸癌逾2,000人。

大腸癌發生和個人生活型態有密切關係,家族中有人得過腸癌,得病的機會也比較大。由於大腸癌和直腸癌在早期常無症狀,隨著病情的進展愈發嚴重,等到民眾發現有異常時,例如解血便或大便型態改變,常為時已晚。

邱淑媞呼籲,民眾要去除「有症狀再檢查」的舊觀念,應該是「嘸症頭嘛愛作」!她提醒,50-74歲的台灣民眾,每二年可至台灣國健署合約醫療院所或衛生所,接受一次政府補助的免費大腸癌篩檢;另外,未滿50歲者,如果有個人、家族息肉症或大腸癌病史,建議諮詢專科醫師意見,是否提前接受大腸鏡檢查。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福部桃園醫院群聚感染「防火牆」內又爆出1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確定病例,案924的40多歲女性是最早確診6A護理人員案839的家人,而該護理師一家5人中迄今已有3人確診(案839、案870、案924)。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福部桃園醫院爆發本土群聚感染,其中陪媽媽就醫染疫的案908感染源究竟是不是同時間前排候診的案889?還是另有社區不明感染源?答案揭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5)日證實初步病毒基因定序結果,兩人病毒株是一致的,禍首同先前確診者一樣為有2種變異...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搶到「新冠肺炎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首波供貨,AZ疫苗預計最快2月、最慢6月運扺台灣。有別國外政府首長無不率先挽袖接種以示信心的做法,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5)日則給自己會不會打疫苗下了3個條件說。陳時中也透露,依COVAX月底才會準備運送...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手邊有這款藥的民眾要注意!食藥署今(5)日發布最新的藥品回收資訊,由祥全兄弟貿易有限公司代理進口的小林製藥維他命B群「維克多力膜衣錠」,收到日方主動通報,部分批號藥品的持續性安定性試驗不符合規格,必須回收,共有4批號、90萬顆得下架。 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洪國登表示,該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