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服用抗生素不按醫囑 擅自停藥產生抗藥性恐無藥可醫

服用抗生素不按醫囑 擅自停藥產生抗藥性恐無藥可醫

【NOW健康 陳敬哲/台中報導】1名清潔工遭竹掃帚扎傷,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合併大腸桿菌感染,卻自行停用抗生素,不只傷口未癒還使症狀加重,導致抗藥性讓治療過程更加波折,臺中慈濟醫院感染科主任王瑞興呼籲,使用抗生素千萬不能擅自停藥,萬一產生抗藥性導致無藥可醫,即使是小傷口也會丟性命。

 

清潔工吳女士,清掃過程不小心被竹掃帚刺傷左前臂,原以為只是小傷口沒太在意,直到腫脹、化膿才趕緊到醫院看診,感染科醫師初步檢查判定是蜂窩性組織炎,進一步檢驗檢體發現,病人除了蜂窩性組織炎,還合併大腸桿菌感染而化膿,必須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

 

傷口治療5天後好不容易穩定,吳女士卻急著出院繼續工作,醫師經評估後雖同意可以回家自行照顧,但特別囑咐照護原則,將抗生素改為口服,並一再強調要吃完所有抗生素,完成整個療程,絕對不能停藥。

 

沒想到才出院1個月左右,吳女士左前臂傷口又再度因紅腫、化膿來看診。王瑞興醫師收治住院後,竟從檢體中培養出對多種抗生素具有抗藥性的大腸桿菌,進一步詢問得知,吳女士自覺傷口表面已經痊癒,雖然還有點硬硬的感覺,卻沒有依照醫囑注意傷口,加上常忘記吃藥,索性就停用抗生素,沒想到這一停藥卻讓吳女士第2次住院治療,時間拉長到11天才獲得控制。

 

雖然抗生素已經可以成功治癒許多感染症,避免死亡等併發症,但王瑞興強調,抗生素並非萬靈丹,不是所有感染症狀都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療,病毒感染就不適合使用。抗生素就像兩面刃,用得恰當就是良藥,沒有正確使用就容易讓細菌產生抗藥性,造成致命危險。

 

王瑞興進一步說明,目前畜牧業使用動物抗生素使肉品產量穩定,加上過期、未吃完的抗生素藥物任意棄置汙染環境,只要這些抗生素進入食物鏈,讓環境細菌接觸到抗生素,加速細菌產生抗藥性,就可能成為「超級細菌」。

 

一旦爆發超級細菌感染,可用藥物將非常有限,治療相對變得棘手,還可能會面臨無藥可醫的狀況,危及病人生命,是相當重要的全球議題。

 

王瑞興表示,只要掌握「不自行購買、不主動要求、不隨便停藥」抗生素正確使用的3不原則,不僅能安心使用抗生素完成疾病治療,也能避免細菌產生抗藥性。若有過期或未吃完的抗生素、免疫抑制劑、荷爾蒙藥物,王瑞興也建議送回原發藥處回收,避免汙染環境。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乳癌患者命運大不同,有人術後幾乎痊癒,有人則反覆復發,存活率偏低。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破解癌症惡化及轉移之謎,如果癌細胞裡含有蛋白質DSG2(Desmoglein2)且濃度變高,癌友較容易復發,且存活率明顯偏低。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助研究員黃雯華表示,蛋白質DS...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部立桃園醫院群聚事件,再增1例本土個案確診,今(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第924例個案是第839例(女友護理師)、第870例(第839例奶奶)同住接觸者,曾經採檢陰性,隔離期滿確診;另一方面,部立桃園事件員工與匡列接觸者,採檢都已超過半數,預計年後逐漸恢復運作...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香腸、臘肉、火鍋料等,這些都是年夜飯裡常見的菜餚,不過,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許嘉芸提醒,環境中致癌物質無所不在,許多加工食品含有「亞硝酸鹽」,吃下肚後,恐形成致癌物「亞硝胺」,提醒民眾力行「防癌新生活」,多吃新鮮蔬果,遠罹癌症威脅。 所謂「防癌新生活」就是養成「蔬果彩...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國家健康政策也朝向於疾病發生前的超前部署,藉由發展「預防醫學、預測醫學及個人化醫療」3大領域,落實精準健康目標。其中,人體生物資料庫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僅有助預測個人疾病趨勢,提前預防、減少疾病發生,更能藉此降低醫療支出並實踐國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