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長輩遠離肌少症 「軟心肉排」提供蛋白質攝取新選擇

長輩遠離肌少症 「軟心肉排」提供蛋白質攝取新選擇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營養失衡又少運動,導致台灣中老年人肌少症問題嚴重,專家指出,許多老年人認為應該要少吃肉且飲食越清淡越好,以致蛋白質攝取不足,加上缺牙、牙口不好無法咀嚼較硬食物,以致於產生肌肉量流失、走路不穩、雙腿無力、容易跌倒等問題。

 

馬偕紀念醫院營養醫學中心課長蔡一賢表示,國內銀髮族蛋白質攝取量普遍不足,肌少症比率偏高,如何讓老年人多做阻力運動、重量訓練,以及多吃蛋白質食物,成為家人關注的議題。

 

蔡一賢指出,如果牙口不佳,咬不動,飲食經常以流質或糊狀飲食為主,但這類食物處理後色澤及外觀均不佳,看起來就不好吃而影響食欲,這也讓病人無法達到均衡營養攝取的目標。

 

蔡一賢表示,中風、易嗆咳、口腔癌及舌癌等病人也面臨同樣問題,長期倚賴管灌飲食來補充營養,根本無法感受到吃東西的樂趣,反而變成例行公事,毫無食慾可言。

 

舉例來說,魚肉及蛋豆類製品可以呈現較軟的口感便於吞食,但富含蛋白質的肉類,因口感偏硬,許多長者咀嚼不易、吞嚥困難,有些人放在嘴巴裡咬了幾口又吐了出來。

 

歷時3年,經過無數次測試與配方調整,馬偕醫院營養師與食品業者研發生產「軟心肉排」,首波推出三杯雞、蔥油雞、滷肉豬、糖醋豬4種「台灣味」,讓長者重拾記憶中的飲食風味。

 

長輩遠離肌少症 「軟心肉排」提供蛋白質攝取新選擇

▲馬偕軟心肉排餐食搭配,促進長者食欲及增強營養攝取。(圖/馬偕紀念醫院營養醫學中心提供)

 

蔡一賢說,這是專門為銀髮族、咀嚼及吞嚥困難等族群所設計的蛋白質食品,以日本「介護食」概念為出發點,希望老年人能在營養與美味兼具的情況下,享受更好的飲食。

 

1份70公克的軟心肉排含有7公克蛋白質,符合長者及有需求者的蛋白質建議食用攝取量;另外,在醫師、營養師及語言治療師評估訓練下,這類產品也當成拔除鼻胃管或全流質飲食患者的「飲食復健」訓練工具,讓患者能夠自行進食,減少因吞嚥不良或照護複雜度,提早進入流質飲食階段。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糖尿病確診後即使已在控制,還是需要注意視網膜病變的發生!一位不到四十歲的年輕人雖然糖尿病控制得宜,但沒想到在做眼底鏡檢查時,卻發現視網膜已經有出血與滲出物等病變症狀;醫師提醒,視網膜病變可能在糖尿病前期就會發生,當確診糖尿病後,一定要立即進行視網膜檢查,阻止病變持續惡化...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李蔚萱/台北報導】英國有1名退役消防員某日至酒吧欣賞樂團表演時,因為現場音量過大感到不適而提早離開,沒想到仍導致聽力受損,隔天發現耳朵疼痛不已。自此耳邊就經常出現尖銳的耳鳴聲,無法正常生活,夜晚甚至完全無法入睡,必須想辦法讓自己筋疲力竭後才得已昏睡,耳鳴24小時不間斷,宛如地獄般的折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隨著醫療的進步,許多大大小小的疾病都可以靠著手術的方式治療,治療痊癒性高,讓人容易忽略術後修養,常常因為久臥的緣故,使得血液不易回流,產生血栓而導致靜脈栓塞。靜脈栓塞不但會造成整個肢體腫脹、疼痛,嚴重者血塊隨著血液流動循環至肺部,造成肺栓塞等致命危險,嚴重肺栓塞能在幾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近日忽冷忽熱,溫差大,導致一些皮膚狀況不穩定的人,紛紛出現乾癢、脫屑等症狀,不僅身體抓到破皮,臉部上妝後更是悲劇,無法均勻浮貼在臉上。皮膚專科醫師黃勇學說,秋冬季節溫差大,因為空氣中的含水量減少,使肌膚的水分蒸發,補充水分固然重要,但重點還是鎖住水分,不然補充速度趕不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