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九旬翁髖部骨折 髓內釘搭配骨水泥治療6天出院可行走

九旬翁髖部骨折 髓內釘搭配骨水泥治療6天出院可行走

【健康醫療網/陳佳慧報導】91歲的孫伯伯,獨自在家上廁所時不小心被門檻絆倒,由於年事已高、骨質脆弱,一跌就產生了髖部轉子間骨折。後來醫師判定他骨質密度不足,因此以骨髓內釘搭配骨水泥治療,術後兩天就能站立,第6天就出院回家,並在四腳拐杖的協助下,可自行短距行走。

台灣髖部骨折居亞洲之冠 長者發病三分之一一年內死亡

台灣每年有將近2萬例髖部骨折,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一,高於日本位居亞洲之冠。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發生率仍持續攀升。國內一項針對一萬七千多名 50 歲以上民眾的檢測發現,逾七成有骨質減少、骨質疏鬆的問題。

髖部骨折若採取保守治療,病患需要至少臥床三個月,手術及活動量降低,可能造成褥瘡、肺炎、膀胱炎、尿道炎、憂鬱症、血栓等併發症。新光醫院骨科許皓爲主治醫師指出,65歲以上長者發生髖部骨折,1年內有三分之一會因併發症而死亡。

髖部骨折合併骨鬆 單骨髓內釘治療效果有限

轉子間是常見的髖部骨折部位之一,許皓爲醫師指出,目前國際趨勢多採微創治療,且以及早固定骨折、儘速復建、儘早提升活動度,降低併發症為主。一般骨髓內釘用於治療合併骨鬆的轉子間骨折病患固定效果有限,骨折不癒合、髓內釘容易異位鬆脫是一大挑戰。

九旬翁髖部骨折 髓內釘搭配骨水泥治療6天出院可行走

搭配骨水泥治療 增骨髓內釘穩定度  

「釘子釘在沙地上不會牢固,最好是能像植物一樣盤根錯節,才不容易被拔出。」許醫師說,若能搭配骨水泥在骨質疏鬆處進行填補,加強骨髓內釘穩定度,能彌補骨折不癒合的問題,帶來更高的負重承載力、抗拔除力,也大大提升治療成功率。

骨髓內釘搭配骨水泥治療 已有健保差額給付

新光醫院目前已成功執行超過30例骨髓內釘搭配骨水泥治療手術,許醫師指出,我國政府立意良善,針對轉子間骨折合併骨鬆的患者,使用骨髓內釘搭配骨水泥治療目前已有健保差額給付。

醫師補充,髖部骨折若能採取手術固定,仍是優先於髖關節置換的重要治療手段。提醒年紀大、骨質疏鬆、肌力不足而不良於行等三大骨折高風險族群,意外防不勝防,骨折術後復原與及早開始活動復建的情形有關,可與醫師討論治療選項,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

【延伸閱讀】

髖部骨折每五人有一人一年內死亡 治療骨鬆降死亡風險

打疫苗出現不良反應 如何通報、申請救濟?一次搞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50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異位性體質乃是一種遺傳性的過敏發炎體質,而即使有遺傳,也需要受到環境等不良因素刺激才會發病。隨著醫學科技進步,兒童過敏疾病的謎題已逐漸被解開,馬偕兒童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資深主治醫師、馬偕醫學院醫學系臨床教授暨台灣氣喘衛教學會榮譽理事長徐世達醫師表示,孕媽咪可於懷孕第二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初秋時天氣還悶熱難耐,近一周來天氣突然轉冷,在秋冬季冷熱轉換時容易生病,應該要如何保養避免哪種疾病上身呢?讓中醫師告訴您秋季的養生之道。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賴博政說明,秋天的氣候偏於乾燥,空氣中瀰漫著肅颯之氣,傳統中醫認為秋季的五行屬金,應於五臟的肺,秋季的主要...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受到COVID-19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家已經習慣以居家上班取代通勤,或是以觀看Netflix取代到健身房運動,美國人坐著的時間比以往更長,然而1項發表於《Frontiers in Psychiatry》的新研究顯示,久坐可能會影響人們的心理健康。...

閱讀詳情 »

【NOW健康葉立斌/新北報導】一位31歲的準媽媽在懷孕期間在其他婦科診所產檢,隨著肚子越來越大且越接近預產期,為安心生育,在妊娠晚期時,挺著38週大的孕肚到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產檢,沒想到被醫師告知身懷巨嬰,可能導致難產、產後大出血等併發症,所幸即時發現,經歷剖腹產下重達4,400克的大寶寶,在保溫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