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本土+11! 5姊妹家族相關+1、桃園+3、砂石場群聚+7

本土+11! 5姊妹家族相關+1 桃園+3 砂石場群聚+7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本土疫情持續延燒,今(12)日新增11例本土病例,其中高雄砂石場相關群聚就增加7例,案例分布於台南與苗栗;跨縣市家族群聚事件也再增1人確診,足跡與該家族出遊時相關;今另增加49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無人死亡。


本土+11! 5姊妹家族相關+1 桃園+3 砂石場群聚+7

▲5姊妹家族相關傳播鏈今新增1例。(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該起跨縣市家庭群聚的5姊妹分別住在新北、屏東和高雄,住屏東的3姊開設復健科診所(潮榮聯合診所)。


2月2日至4日,大姊和三姊以及爸媽和五妹則開車至苗栗旅遊。家族成員於2月5日回高雄娘家聚餐,三姊、四姊、大姊、五妹陸續確診,目前5姊妹已有4人染疫,而大姊和三姊的小朋友也確診。


5姊妹家族相關傳播鏈今新增1例,個案居住於台南,和上述姊妹家族苗栗旅遊的飲食地點足跡相關,經實聯制通知,採檢確診。陳時中強調,不能稱為「足跡重疊」,而是「足跡相關」,因為個案之間並無直接接觸的時間點。


最早確診的四姊基因定序出爐,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該個案感染Omicron,病毒基因定序與高雄港群聚一致。


本土+11! 5姊妹家族相關+1 桃園+3 砂石場群聚+7

▲桃園增加3名確診。(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此外,桃園增加3名確診,其中1人為桃機清潔人員(案19645 ),打過2劑莫德納。陳時中說明,該個案居家隔離期間檢驗為陰性,而1月21日期滿至昨天,中間幾次快篩及PCR,也是陰性,昨天則被驗出陽性,Ct值38,仍將再複驗。


另2人則被父親(案19592)感染,疫調顯示,父親自上海入境,檢疫旅館14天解隔,當時採驗陰性,但回家第3天出現症狀,進一步檢驗為陽性,列入境外個案,2名女兒(案19623、案19624)也驗出陽性。


案19592自上海入境後,完成集中隔離返家,仍傳染給同住家人,是否在防疫旅館感染?陳時中說,「高度懷疑,但還是要再釐清。」


陳時中指出,目前太太檢驗結果為陰性,但為何父親返家後仍會傳染給女兒,來源還要再釐清。


本土+11! 5姊妹家族相關+1 桃園+3 砂石場群聚+7

▲高雄砂石場群聚事件則擴大至外縣市,今天11例本土個案中,7人與砂石場群聚相關。(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高雄砂石場群聚事件則擴大至外縣市,今天11例本土個案中,7人與砂石場群聚相關,2人為砂石場工作父子,居住在台南,5人是染疫砂石場員工苗栗家人。整起砂石場群聚已有27人染疫。


陳時中進一步解釋,高雄砂石場衍生7例,1人為員工、1 人在另家砂石場工作,其他5人則是之前已確診員工(案19584)的苗栗家屬,在春節期間曾聚餐,總計高雄表兄弟聚餐、砂石場相關群聚已擴大到27人。


案19584為高雄砂石場傳播鏈中的40多歲男員工,傳給同住的母親案19580,兩人曾於2月2日返苗栗竹南探親,疑因此傳染給案19580的妹妹案19622,造成苗栗竹南今天共5人確診。


此外,新北樹林嘉聯益電子廠移工群聚事件病毒序列也出爐,羅一鈞表示,與桃機屬於相同Omicron,確定是桃園機場相關傳播鏈。


羅一鈞表示,嘉聯益與桃機衍生亞旭公司移工可能有一些尚未明確發現的關連性,而板橋群聚定序與嘉聯益是否有關連,目前仍在釐清中,整體看來,北部傳播鏈都以桃機群聚為主,包括,桃機、錢都、西堤、亞旭等這幾條線。


本土+11! 5姊妹家族相關+1 桃園+3 砂石場群聚+7

▲今(12)日新增11例本土病例,境外移入49例,確診個案無人死亡。(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明金成心肌梗塞猝逝 醫示警冠狀動脈心臟病典型3症狀
▸體重莫名下降、右上腹疼痛超過1個月 小心膽道癌上身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根據衛福部統計,糖尿病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五位,平均每10位20歲以上成年人就有1人罹患。部分患者得需要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然而,傳統胰島素在注射後,容易因血糖變化,造成患者體重上升,讓不少糖友因此望而卻步。所幸目前臨床上已可透過腸道賀爾蒙 GLP-1 注射取代胰島素,患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心臟疾病連續6年高居我國十大死因第二位;根據研究指出,每天只要攝取4、5公克的反式脂肪,血液中膽固醇就會升高,並增加23%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國民健康署建議民眾,在家中烹調時應使用含不飽和脂肪含量較高的植物油,並以低溫烹調方式,如涼拌、低溫油水炒,減少自由基及致癌物質生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罹患失智症的人數已達到3500萬人,其中年紀是導致失智最主要的危險因子;在65歲以後,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每五年會增加一倍,到了85歲更會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人罹患失智症。而失智症患者到了晚期會喪失所有基本功能,對家屬來說是很大的經濟與精神負擔。醫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看到有人癲癇發作的時候該怎麼辦?根據國健署統計,在台灣每1千人中就有1位癲癇患者,因此,我們生活周遭常會碰到癲癇病友發作;然而,多數民眾卻普遍存在錯誤迷思,台灣超越巔峰關懷癲癇聯盟理事長曾幼玲因而想出「1保、2開、3勿、側躺、觀摩」發作處理口訣,告訴大家該如何處理發作中的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