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本土+16!80人「吃飯唱歌團」增15例確診 橫跨4縣市

本土+16!80人「吃飯唱歌團」增15例確診 橫跨4縣市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日宣布新增16例本土,這16例中有15例都屬於同傳播鏈,其餘傳播鏈正在收斂中。然今日最受矚目的,應是新北設計師延伸出的「80人吃飯唱歌團」,因確診者分布4縣市,且來自各職場,各界擔心可能擴散。


南部僅1例 無社區風險


煉油廠相關傳染鏈中,台南市新增1例。該例為鋼鐵公司員工拜訪的客戶,在第一時間,客戶全家在第一時間被匡列,然他的兒子陰轉陽確診。因為已經匡列,無社區風險。同時各界關注的中油煉油廠昨日驗1,317人全屬陰性,煉油廠內已算是暫時安心了,仍須持續觀察。中油目前使用工作泡泡作法,要求所有員工住宿,全部人團進團出。陳時中表示,中油曾與指揮中心報備這個做法,同時經過所有員工同意,即可執行工作泡泡。「任何防疫作法都有風險,須衡量利弊得失,做出較好的決定。」


本土+16!80人「吃飯唱歌團」增15例確診 橫跨4縣市

▲今日居隔中陰轉陽的案例僅1人。(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聚餐唱歌團新增15人 當時同時用餐者多達80人!


而近日的最大傳染鏈應是設計師延伸到代銷人員,以及宗教團體延伸的「聚餐唱歌團」的傳染鏈。今日本土病例增加15人,全屬於此傳播鏈。


本土+16!80人「吃飯唱歌團」增15例確診 橫跨4縣市

▲目前較大的感染鏈為新北設計師延伸的「吃飯唱歌團」,今日多達15名新增本土。(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陳時中表示,該聚餐與會者多達80人,之後去KTV者多達25人,包含1位證券公司員工,並屬於跨縣市感染:依照縣市分類,台北6人、新北13人、高雄3人、台南2人,需要高度注意。因個案數很多,地方政府還在做匡列採檢。陳時中表示,目前僅有「當日用餐者」感染,尚未外擴,是較好的狀況。目前地方政府匡列速度相當快,希望能及早控制;只是陳時中也補充,「現在沒外擴,不代表以後不會。」對社區的風險,需要多觀察2天左右。


另外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基因定序發現桃園機場航警也屬於BA.2,與桃園機場、高雄港不同,未來將朝相關來源國做比較。昨日提到待釐清的感染鏈有10條,因中國入境家庭(19592),定序結果與日翊物流的19348相關,因此併入日翊物流傳播鏈。目前有9條傳播鏈監測中。


本土+16!80人「吃飯唱歌團」增15例確診 橫跨4縣市

▲案19592基因定序噢19348相符,因此將前者併入日翊物流個案中。(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本周基因定序全是Omicron 機場航警確認為BA.2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本周定序出63例Omicron,其中案19448、 19449、 19450為印度女足隊,檢驗結果為Omicron的亞型BA.2。他們是隔離中轉陽,目前無社區擴散的問題。BA.2的來源國主要為菲律賓、印度,少數為歐洲或東南亞。


本土+16!80人「吃飯唱歌團」增15例確診 橫跨4縣市

▲2月11日至17日境外移入確定病例病毒基因定序結果。(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境外移入的特徵中,目前502例無新增中重度個案。至今有3例中重度個案,潛伏期也都是在7-10天,然增加1位超過15天驗出陽性者,這是因為其同住家人採檢陽性,隔離期間採檢時陽性,目前研判可能是被家人傳染,目前暫時放在15天潛伏期中,不代表Omicron的潛伏期拉長。


本土+16!80人「吃飯唱歌團」增15例確診 橫跨4縣市

▲指揮中心分析502例確診者,有2例在15天以後才陽性,應是感染時間較晚。(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1月1日至今有750例,本土病例中死亡個案18138已在2月15日公布過,死因為吸入性肺炎。目前有2例中重度死者,70歲有1位,80歲1位(死亡個案)。症狀以喉嚨症狀為主,兒童症狀無新的變化,待更新後再說明。


本土+16!80人「吃飯唱歌團」增15例確診 橫跨4縣市

▲目前超過70歲的高齡確診者僅2位。(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本土+16!80人「吃飯唱歌團」增15例確診 橫跨4縣市

▲今日新增16例本土病例,51例境外移入。(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健保調漲變革「部分負擔」新制 慢箋部分負擔不再免費
▸藝人巴戈胰臟癌病逝 上腹痛、背痛、黃疸等是重要警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氣溫下降之際,民眾會多穿衣物、使用暖暖包等方式來保暖度過寒流。然而有部分民眾認為嚼檳榔可以禦寒,忽略了檳榔會致癌的事實,反而變成「吃在嘴裡、壞了身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證實,檳榔本身就是一級致癌物!嚼檳榔容易罹患口腔癌;不僅如此,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嚼食檳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42歲許先生因右上牙齒變黑疑似蛀牙,至牙科求診,諮詢是否要做根管治療。經醫師檢查後發現右上第一大臼齒蛀牙,且牙髓壞死,決定先進行根管治療,且因右上第一大臼齒大範圍的蛀牙,齒質脆弱,並考量美觀,與許先生討論治療計畫後,決定以全鋯冠修復牙齒外型及恢復功能。贗復牙冠 恢復功能...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綜合外電報導】肝、腎、心等器官來源有限,捐心臟更是稀有,不少患者等不到器官移植,人就走了。根據美國《CNN》報導指出,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最近完成了基因改造豬心臟移植案例,創醫學紀錄,如果預後狀況良好,將可解決器官短缺的困境。 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於1月10日發表聲明,這項「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本週寒流來襲,民眾在家習慣將門窗緊閉,但要注意了,若發生頭暈、噁心又嗜睡等症狀,應立即打開窗戶保持通風,慎防一氧化碳中毒。日前臺中醫院收治一對同房室友,某天晚上突然感覺頭暈且全身無力,一路昏睡至隔天下午才漸漸醒來,由於持續暈眩與不適,便主動到急診室就醫。急診醫師懷疑兩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