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枕神經抽痛難耐 做這2個動作可改善

  1名45歲的張先生,數天前發生半邊後腦勺刺痛,起先不以為意,但隨著疼痛頻率愈來愈高,甚至偶有一陣劇烈抽痛,讓他幾乎要受不了,這幾天梳頭時也伴隨半邊頭皮麻痛,雖然之前無頭痛病史,但依然相當擔心會不會得腦瘤,就醫經過理學檢查,診斷為枕神經痛(occipital neuralgia),目前透過藥物治療已痊癒。

  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婷毓表示,枕神經痛是指頭部後側大枕神經及小枕神經受到壓迫,或被肌肉群卡住所造成的現象,通常會以陣發性疼痛表現,每次疼痛短暫可能不到1秒,位置則是位於單側的後方枕部。除了突然的疼痛外,可能還會伴隨視力模糊、對光敏感、眼睛後方或兩端太陽穴疼痛等。

  此症狀好發於低頭族、長時間使用電腦的上班族、做長期仰頭的工作者等。由於發生時的疼痛感強烈,且無法預測讓人困擾,未儘早治療疼痛感還會加劇,頻率也會增加,除了影響日常活動外,睡眠也會被干擾。

  治療方面,黃婷毓說明,分為口服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及枕骨神經阻斷。口服藥物包括口服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及神經肌肉鬆弛劑(Rivotril、Lexotan等);物理治療建議使用熱敷,讓局部僵硬的肌肉鬆開,並配合適當休息;枕骨神經阻斷則是局部施打類固醇或神經麻醉劑。特別注意的是,在疼痛期間不建議按摩,因為有可能使急性發炎反應更為劇烈,造成疼痛情況惡化。

  其實可以透過調整生活習慣,讓枕神經痛不再來!黃婷毓建議,長時間久坐電腦桌前的工作者最好每半個小時起來伸展頸部肌肉,平常也可做一些運動伸展或強化頸部肌肉的放鬆動作,像是「頸部側拉運動」或是「頸部下壓運動」。相關動作說明如下:

(一)頸部側拉運動:用手側拉頸部肌肉持續20秒,再慢慢回復原本直立姿勢,左右交替。

枕神經抽痛難耐 做這2個動作可改善

(二)頸部下壓運動:雙手置於頭頂,將頭往前下壓,直到感覺頸部後方肌肉緊繃即可,停留20秒,回復原本直立姿勢。

枕神經抽痛難耐 做這2個動作可改善

  最後黃婷毓提醒,資訊時代每個人幾乎都是3C的重度使用者,如何保持頸部肌肉及脊椎健康是重要的課題,定時休息、伸展、強化肌肉,倘若出現疼痛症狀,儘快就醫,不要讓枕神經痛一來再來。

相關推薦

無論是美味咖哩飯、焗烤馬鈴薯,馬鈴薯都扮演著功不可沒的角色。是廚房、餐桌上再常見不過的食材,它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有了它就可輕鬆變化出挑動味蕾的佳餚。 彰化基督教醫院江惠琴營養師指出,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 L.)又名洋芋、黃獨、陽芋、荷蘭薯、山藥蛋、爪哇薯、馬之薯、日本番...

閱讀詳情 »

台中1名66歲朱先生日前與友人餐敘時,宴席中喝下生鹿血及生鱉血,以為能強身健體、補腎壯陽,沒想到回家後竟出現發燒、嗜睡、畏寒等症狀,症狀持續2天才緊急送醫,檢查後確診為敗血性休克,所幸經住院治療1周後,才從鬼門關走回來,嚇得他直呼:「再也不敢喝生鹿血和鱉血了!」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陳虹...

閱讀詳情 »

現代人事事求快,凡事講求效率,但如果男人在床上表現也是如此,成為俗稱的快槍俠,這可會顏面盡失。最新「亞太區性行為調查報告」數據顯示,台灣男性每3人就有1人早洩,醫師指出,治療關鍵在於另一半的支持與否,陪同就醫,才能讓感情長長久久。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男性功能中心主任邱鴻傑指出,台灣男性快槍俠比率偏高...

閱讀詳情 »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內科副教授江振源參與跨國研究團隊,花了近10年時間完成治療多重抗藥結核病第3期臨床試驗,證實9至11個月短程療法的療效,研究論文於今年3月28日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 同時也是臺北市立萬芳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江振源指出,台灣過去對結核病防治投入資源不足,病人接受完整治療的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