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椎間盤突出開刀2次還是痛? 竟是術後沾黏惹禍

椎間盤突出開刀2次還是痛? 竟是術後沾黏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60多歲男子患有椎間盤突出,以為開刀就能改善疼痛;不料,他開過2次刀,不但止痛藥吃了,就連神經阻斷術、硬膜外類固醇注射都做了,下背痛問題仍是無法改善。經核磁共振檢查,竟發現疼痛是術後神經組織嚴重沾黏所造成,由於嚴重沾黏已把組織都黏在一起,醫師評估已不適合再次手術,最終只能終身服用止痛藥控制疼痛。

脊椎退化神經壓迫 恐大小便失禁

奇美醫院外科部部長暨電腦刀中心主任張進宏指出,國人常見的脊椎退化疾病,有骨刺、椎間盤突出及椎管狹窄等,初期以藥物及復健治療為主,並建議多休息;若仍無法改善疼痛症狀,或出現神經壓迫情形,如肢體麻木、無力,甚至大小便失禁或排尿困難,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時,才會建議手術。

術後沾黏問題多 慢性疼痛難痊癒

張進宏部長表示,脊椎退化疾病造成神經壓迫,通常會進行減壓手術,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經驗豐富的醫師,仍無法有效避免術後沾黏問題。由於傷口癒合過程,會產生發炎反應,讓纖維母細胞增生,只能夠盡量將傷口清洗乾淨,降低術後沾黏的機率。

脊椎手術後,一旦脊椎神經組織與傷口產生沾黏,患者可能發生脊椎手術後疼痛症候群(FBSS),造成術後慢性疼痛,更會加重神經壓迫症狀;若是復發需再次手術時,醫師將無法分辨肌肉、神經、硬膜等組織的界線,不但增加手術時間及困難度,且神經損傷風險高。

脊椎手術新助力 有效避免術後沾黏

一般於脊椎手術後,會使用類固醇減少發炎反應,但難以避免術後沾黏的狀況發生。張進宏部長建議,患者若經濟許可,可自費使用防沾黏凝膠,此製劑是由氧化聚乙烯及羧甲基纖維素鈉100%合成的果凍狀凝膠,在傷口處注射約5c.c.,如同在傷口表面形成一道機械性的屏障,可將傷口與神經組織分開,在傷口急性期時避免發炎反應,提供很好的保護作用。有效避免術後沾黏所產生的不必要疼痛,同時,可降低相同位置再次手術時的風險,對於病人及家屬,甚至醫療團隊都是一大福音。

2招預防脊椎退化

現代人老是久站、久坐等,長久下來,更會造成脊椎退化,一開始只是骨刺,接著韌帶也增生,脊椎管越來越狹窄;腰椎第4、5節為承受人體重量最大之處,一旦椎間盤超過負荷,就會出現發生神經壓迫。

張進宏部長強調,預防脊椎退化首先從改變不良姿勢著手,避免翹腳、彎腰、搬重物等傷腰行為,建議訓練核心肌群,肌肉貢獻力量,脊椎支撐力量,「肌肉越有力量,脊椎越不容易受傷」。

【延伸閱讀】

長期搬重物椎間盤突出復發? 沾黏恐致手術危機

壯年男上肢日夜痛不停 竟是「頸椎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91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主辦,委由長庚醫院睡眠中心執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全台慢性失眠症盛行率為11.3%,大約每10位民眾就有1人深受慢性失眠之苦,其中家庭主婦、退休人員出現慢性失眠的比率更高居一、二名。 長庚醫院睡眠中心、胸腔科主任陳濘宏指出,慢性失眠症狀包括「30分鐘無法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睡眠障礙困擾數以萬計的人,失眠、睡不著、淺眠更是許多人每天面對的難題,不論是學生、上班族甚至年過半百的長輩們都會有睡眠障礙問題。如何才能睡的好,睡著沉,睡的久,一整天作息又該如何調整呢?就由傳統中醫帶領您解密睡眠障礙! 要遵守生生不息的規律生活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很多人在健康檢查時發現有脂肪肝,因為不痛不癢,也就不以為意;然而,由於脂肪肝也會導致肝硬化與肝癌,醫師都會建議要清淡飲食以及多運動來改善。此外,醫藥界也正在研發治療脂肪肝的藥物,台灣目前就有參與第三期臨床試驗。 非酒精性脂肪肝多因飲食導致 林口長庚醫院內科部教授林俊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一名三十多歲男子有痛風病史,但是並沒有服藥控制,以致有天只是吃了一隻大蝦,竟然就導致痛風發作!醫師指出,痛風是因為體內尿酸升高導致,別以為沒有症狀就不用藥物治療,因為尿酸高有可能引發很多後遺症,要非常小心。 痛風分為急性發作和高尿酸血症 怡仁醫院外科部主任譚傳明表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