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椎間盤突出開刀2次還是痛? 竟是術後沾黏惹禍

椎間盤突出開刀2次還是痛? 竟是術後沾黏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60多歲男子患有椎間盤突出,以為開刀就能改善疼痛;不料,他開過2次刀,不但止痛藥吃了,就連神經阻斷術、硬膜外類固醇注射都做了,下背痛問題仍是無法改善。經核磁共振檢查,竟發現疼痛是術後神經組織嚴重沾黏所造成,由於嚴重沾黏已把組織都黏在一起,醫師評估已不適合再次手術,最終只能終身服用止痛藥控制疼痛。

脊椎退化神經壓迫 恐大小便失禁

奇美醫院外科部部長暨電腦刀中心主任張進宏指出,國人常見的脊椎退化疾病,有骨刺、椎間盤突出及椎管狹窄等,初期以藥物及復健治療為主,並建議多休息;若仍無法改善疼痛症狀,或出現神經壓迫情形,如肢體麻木、無力,甚至大小便失禁或排尿困難,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時,才會建議手術。

術後沾黏問題多 慢性疼痛難痊癒

張進宏部長表示,脊椎退化疾病造成神經壓迫,通常會進行減壓手術,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經驗豐富的醫師,仍無法有效避免術後沾黏問題。由於傷口癒合過程,會產生發炎反應,讓纖維母細胞增生,只能夠盡量將傷口清洗乾淨,降低術後沾黏的機率。

脊椎手術後,一旦脊椎神經組織與傷口產生沾黏,患者可能發生脊椎手術後疼痛症候群(FBSS),造成術後慢性疼痛,更會加重神經壓迫症狀;若是復發需再次手術時,醫師將無法分辨肌肉、神經、硬膜等組織的界線,不但增加手術時間及困難度,且神經損傷風險高。

脊椎手術新助力 有效避免術後沾黏

一般於脊椎手術後,會使用類固醇減少發炎反應,但難以避免術後沾黏的狀況發生。張進宏部長建議,患者若經濟許可,可自費使用防沾黏凝膠,此製劑是由氧化聚乙烯及羧甲基纖維素鈉100%合成的果凍狀凝膠,在傷口處注射約5c.c.,如同在傷口表面形成一道機械性的屏障,可將傷口與神經組織分開,在傷口急性期時避免發炎反應,提供很好的保護作用。有效避免術後沾黏所產生的不必要疼痛,同時,可降低相同位置再次手術時的風險,對於病人及家屬,甚至醫療團隊都是一大福音。

2招預防脊椎退化

現代人老是久站、久坐等,長久下來,更會造成脊椎退化,一開始只是骨刺,接著韌帶也增生,脊椎管越來越狹窄;腰椎第4、5節為承受人體重量最大之處,一旦椎間盤超過負荷,就會出現發生神經壓迫。

張進宏部長強調,預防脊椎退化首先從改變不良姿勢著手,避免翹腳、彎腰、搬重物等傷腰行為,建議訓練核心肌群,肌肉貢獻力量,脊椎支撐力量,「肌肉越有力量,脊椎越不容易受傷」。

【延伸閱讀】

長期搬重物椎間盤突出復發? 沾黏恐致手術危機

壯年男上肢日夜痛不停 竟是「頸椎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91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最近大陸藝人汪峰被拍到不顧孕妻在旁,逕自抽菸的畫面。二手菸對於健康影響甚鉅,尤其是孕婦,可能導致胎兒體重過輕、早產、智能障礙,甚至胎死腹中,但根據研究指出,孕期服用藥物與二手菸害不相上下,若是孕婦在懷胎期間服用止痛藥或鎮定藥物,日後男嬰隱睪症的機率大增。 孕婦服用止痛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9歲的小安,從小常常無故跌倒,家長懷疑孩子腳部骨骼生長異常,帶至醫院檢查才發現有弱視,左眼1.2、右眼僅0.2;經過4、5年的視力矯正,右眼視力達到1.0,現在只有上課看黑板、看電視,才需要戴眼鏡。 兩眼不等視 弱視眼視力差 收治個案的台北慈濟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鄭涵之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 台中1名19歲的王姓男大生,某天晚上準備洗澡時,發現右上肢突然無力,只能靠左手來穿脫衣服、洗澡,本以為睡醒後,狀況就會改善,沒想到隔天早上起床後,右手仍無法施力,就醫檢查後竟發現是中風! 收治病例的童綜合醫院神經內科楊自強醫師表示,經過腦部磁振造影檢查,發現王姓男大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61年次的謝小姐,12年前生下第三胎後,雙手中指與食指經常會無緣無故卡住不能動,漸漸地雙手的關節開始疼痛,甚至痛到想把手剁掉來止痛;歷經前後中西醫四個醫生,終於確診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併發紅斑性狼瘡,進而侵犯心臟,開始治療的人生。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自免疫系統障礙 中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