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楊勇緯暖心呼籲百元捐 鼓勵家扶兒邁進夢想

楊勇緯暖心呼籲百元捐 鼓勵家扶兒邁進夢想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家扶基金會調查,有67%的扶助家庭為單親或隔代家庭,63%月收入不到2萬5千元,收入微薄欲穩定生活已歷經萬苦千辛,在穩定子女學習上想精進或培植才藝天賦,在家庭必要支出上常難以排入優先序。然家扶調查發現,超過8成孩子透過課業和才藝學習探索興趣,6成孩子因此能找到人生努力目標,也有8成孩子期待未來有機會能持續學習,但現實生活中常是家庭無法負擔學費或補習費、家長無能力指導課業等因素,弱勢孩子學習上滿是隱憂。為助家扶兒少天賦才能得以精進培植,家扶基金會推動《無窮世代計劃》百元捐活動,邀請柔道選手楊勇緯擔任愛心大使,幫助弱勢兒少籌募學習經費,盼每個潛力新星都能有機會大展長才。

腰傷忍痛上場 楊勇緯錯失金牌

依國際柔道總會公布的最新世界排名,楊勇緯現為男子60公斤量級世界排名第一,從小學開始練習柔道,走到今日頂尖位置,一路上看似都為常勝軍的楊勇緯分享,其實他也曾有過低潮。國三時期,為想在畢業前湊齊國中三年的全中運金牌,而忽略訓練造成的腰傷,一心把金牌的目標擺在第一,並時刻警惕自己,如果現在停止訓練就會被別人超過,於是忍痛繼續練習,以致有些動作反覆讓腰傷不舒服,變得綁手綁腳,招式做不出來,等到正式上場時,雖順利晉級冠亞軍賽,但在心理的壓力及身體不適的狀況下,與金牌擦身而過。這次打擊,讓楊勇緯回顧賽期整個過程,這才理解他必須正視、面對運動傷害這件事,「練習得有方法、有方式、有方向,且有穩定堅強的心理素質,搭配適時的休息,能讓訓練更有品質。」願意從挫敗中學習成長的楊勇緯,現在每次比完賽都會回過頭檢討,找出哪些地方可以再做得更好,不斷堅持努力與精進。

為弱勢兒童募集資源 培育專長不受限

遇到挫折難免,但不要因為這些打擊而放棄自己夢想,除了以自己經驗勉勵正在努力的家扶孩子,楊勇緯也提到小時爸媽辛苦拉拔三兄弟長大,一路走來也受到很多人的幫助,才有機會站上奧運的舞台、為國爭光。有感弱勢家庭的困境,希望能透過自己的生命故事,將努力不懈的柔道精神傳承,並鼓勵有才藝天賦的孩子堅持下去,特別親筆簽名酷卡要送給正在往柔道專長努力的家扶兒,他說:「站上奧運殿堂或世界舞台的夢想絕對不是夢,這會是真的能夠實現的一件事。」家扶孩子收到驚喜酷卡莫不雀躍欣喜,這條築夢道路上雖然辛苦,但這份加備的能量將繼續陪伴努力!

家扶基金會社會資源處林秀鳳處長表示:「弱勢家庭因經濟因素難以栽培孩子的能力與才藝,疫情衝擊、物價波動持續更臻生活困境,然而弱勢孩子的學習不容停歇,邀請社會大眾一起響應愛心,讓有天賦的孩子都有機會站上舞台、發光發熱。感謝楊勇緯在訓練征戰百忙之中,特別撥空相助公益並鼓勵家扶孩子;也感謝momo購物網提供便利的管道,讓民眾的愛心能傳遞到每個需要的孩子。」家扶基金會攜手momo購物網,推動《無窮世代計劃》百元捐,提供民眾便利的線上捐款管道,即日起至3月14日止,邀請您齊力幫助弱勢兒少儲備脫貧能量。


《無窮世代計劃》百元捐

※楊勇緯擔任愛心大使,即日起至3月14日止,momo購物網公益專區https://momo.dm/FVaqIi

※捐款專線:04-22061234

※其他捐款管道:

郵政劃撥:戶名/家扶基金會;帳號/00224801(備註「無窮世代」)

家扶官網、LINE Pay、街口支付、7-11ibon、OK超商OK GO

手機直撥:51199(中華電信)、518093(台灣大哥大)、591993(遠傳電信)

【延伸閱讀】

打開家門讓愛住進來! 家扶基金會招募寄養家庭相伴成長

台灣疫情何時結束? 專家樂觀:迎向動態清零階段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85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編輯部/台北報導】你曾出現「腦霧」情形,像是大腦當機?全台65歲以上長者,約4分之1有認知功能障礙,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蔡睿蘋指出,儘管年齡是失智症目前已知的主要危險因子,但不表示失智就是老化必然的結果。然而,失智症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常被錯誤解讀為「單純是老化的正常現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孩子間歇性哭鬧、嘔吐且有血便,小心可能是腸套疊!小星是9個月大的弟弟,因感染輪狀病毒住院,起初新手爸爸以為孩子一陣一陣哭鬧,是因為生病不舒服,換尿布時竟發現一大灘血,才趕快告訴醫師。小兒科醫師立即做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影像有一大段標靶似之圖形,診斷是「腸套疊」。一哭二吐...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新竹報導】1名年約56歲的女性,本來有一整排固定式牙橋,僅利用3顆真牙牙根支撐12至14顆牙齒,前1、2年還算穩固,漸漸地因為牙周病侵襲,整排牙齒開始搖晃,無法好好咀嚼食物。最後在品御牙醫劉東翰醫師的建議下,採用數位All-on-4全口重建技術,快速解決牙齒困擾,重拾大啖美食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新北報導】世界各國的人都很喜歡沾醬,特別是日本與台灣。各式醬料也反映飲食文化,吃漢堡要加酸黃瓜醬、吃大阪燒要沾大阪燒醬、吃水煮肉片要沾沙茶醬,很多人不沾醬就不吃了。營養師建議有慢性病的病友,自製「4低沾醬」以免傷身。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營養師蔡秀梅表示,有些病人愛好沾醬,即使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