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每天狂練伏地挺身 胸肌依舊「平凡無奇」! 鍛鍊方法用錯做再多臥推都沒用?

每天狂練伏地挺身 胸肌依舊「平凡無奇」! 鍛鍊方法用錯做再多臥推都沒用?

 



每天狂練伏地挺身 胸肌依舊「平凡無奇」! 鍛鍊方法用錯做再多臥推都沒用?

 

狂上健身房胸肌仍「不為所動」?   正確發力才能完成「肌肥大」

近年來健身風氣盛行,無論性別或年齡,各年齡層幾乎都有民眾進行有氧運動、重量訓練,因此,網路上也出現許多健美網紅,教授有關體態鍛鍊的課程內容。其中「胸肌」訓練看似最為「親民」,許多人以為觀看健身網紅拍攝的影片後,跟著一同動作就能有一番成果;訓練1、2個月後才發現胸肌仍然「不為所動」,原因到底是什麼?

好習慣運動教室主理人胡孝新教練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無論是去健身房進行臥推、或是在家進行徒手訓練,想要使胸肌肥大,第一要件是在訓練時讓胸肌「有感」。胡孝新教練舉例,民眾在家做伏地挺身,大部分的情況是「胸肌沒感覺,手臂卻先痠痛」,只練到三頭肌與前臂,自然無法達成胸肌肥大的效果。

胡孝新教練進一步說明,臥推訓練在正確發力的情況下,其實很難超過「50下」,若輕易就能超過50下,代表胸肌沒有正確發力,或訓練量太低、重量做得不夠,肌肉沒有獲得足夠充血。胡孝新教練表示,在訓練過後,初學者比較容易產生肌肉痠痛的情況,但適應了訓練強度之後,只會產生疲勞感、痠痛感比較輕,此時應增加重量,進入下一階段的鍛鍊。


每天狂練伏地挺身 胸肌依舊「平凡無奇」! 鍛鍊方法用錯做再多臥推都沒用?

盲目亂練當心胸肌「越練越垂」!  教練授「3點」使訓練事半功倍

訓練方面,胡孝新教練提醒,在進行重量訓練時,負荷量必須確實落在胸肌上。若要確保發力位置準確無誤,訓練前不妨先養成「自摸」的習慣,透過手指先刺激胸肌,激活胸肌周圍的神經,讓大腦知曉肌肉的存在,才能使用正確的肌群發力。

胡孝新教練說明,胸肌肌群分為2種走向:第一是鎖骨連到手臂的肌肉,第二則是胸骨部連到手臂的肌肉。在健身房進行臥推、飛鳥訓練時,務必進行「3個方向」的鍛鍊動作:向內夾緊、向下夾緊和向上夾緊,讓胸肌獲得充分刺激,並確保肌肉有一定程度的收縮與拉長。教練也表示,若只進行單一方向,長期訓練後會導致胸肌位置過高或過低,形狀也會不甚美觀。

另外,若是擔心疫情影響,對前往健身場所存有疑慮,在家也能透過簡易健身器材做訓練。胡孝新教練表示,可以用富有重量的物品(啞鈴、寶特瓶裝水),或是將彈力帶綁在重物上,去做單關節的夾胸動作,這樣可以確保胸肌正確發力,避免產生小肌群先疲勞、胸肌卻毫無發力的窘境。

最後,胡孝新教練提醒民眾,在進行胸肌訓練時務必注意以下3點要訣,能使鍛鍊事半功倍、訓練成果更顯著:

1. 盡量使胸肌部分的肌肉輕微受損。也代表做的重量必須夠重、訓練完成時要達到「力竭」,鍛鍊成效才會出現。

2. 做完訓練後,訓練部位的肌肉必須達到「充血」效果。若透過伏地挺身進行訓練,要注意充血的部位為胸部,而非三頭肌或前臂,否則對胸肌肥大沒有幫助。

3. 訓練過後,蛋白質補充非常重要,現今減醣飲食與生酮飲食盛行,可能會導致民眾攝取的碳水化合物太少。肌肉在增生時,能量來源即為碳水化合物,所以在攝取大量蛋白質的同時,也必須攝取足夠份量的碳水化合物。

至於運動之後,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攝取比例,則是依照訓練強弱與個人體質而有所區別,在鍛鍊前可先諮詢營養師或醫師,以獲取最大的訓練效益。


你可能有興趣

相關推薦

魚鰓處發現的黃色顆粒,滲人吧,網上一查說是一種寄生蟲。 今天去菜市場買條鯽魚準備燉,回來洗的時候發現魚鰓的部位有黃色顆粒狀的東西,心想魚卵怎麼長到這裡了,就用水沖,可是沖不掉,才發現是長在上面的。 滲人,瞬間雞皮疙瘩一身。 洗的時候一碰,發現還在動,一看,原來是好多的蟲卵,嚇死我了,渾身的雞皮疙瘩...

閱讀詳情 »

握桿可分為強勢握桿以及弱勢握桿,而球友較常使用的是方正握桿。強勢握桿指的是左手大拇指及食指翻轉過後仍可看到左手三個指節,以及其虎口的V字形會朝向右肩膀外側,且兩手虎口所形成的V字會呈現平行的狀態。而弱勢握桿則是左手大拇指及食指擺上球桿後隱約只會看見一個指節,而虎口方向則會對準身體中心,右手虎口也與左...

閱讀詳情 »

台灣農曆新年即將到來,民眾除了辦年貨外,大掃除也是過年前的重要事項之一,台灣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康宏銘提醒,除了要注意打掃時的姿勢,以免引起肌肉酸痛外,還要留意清潔劑可能引起的皮膚傷害,呼吸道較為敏感或是有過敏病史者,更要當心打掃揚起的灰塵,可能使得過敏發作。近來因打掃後鼻水流不停而就醫者,約增加...

閱讀詳情 »

螢幕前的車友有誰想要騎得更快更遠的舉個手先?好了,把你的手放回滑鼠鍵上。我想騎腳踏車的朋友無非都希望自己能夠騎得更快一些、再遠一些,但怎麼樣才能順利辦到呢?在此容我先來做個簡單說明。有時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事實你得花費更多的力氣去爭取才有機會完成,這過程不但辛苦,也不保證一定有付出就有收穫。為了讓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