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每年逾700新生兒篩出這問題! 出生3個月內診斷最重要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在台灣,目前每年發現超過7百位聽損兒,國健署提醒家長,新生兒出生後3天內接受聽力篩檢未通過者,應儘快至醫院進行做診斷性的檢查,確認是否有聽損、聽障情形及其嚴重程度,並遵從醫師建議,儘早進行聽語治療及復健等療育或配戴助聽器、人工電子耳等輔具,增加寶寶透過聽覺學習語言的機會。

根據統計,台灣新生兒先天性聽力損失發生率約為3‰至4‰,先天性聽損孩子如果能及早在出生3個月內診斷,於6個月大前就開始配戴聽覺輔具與接受聽語療育,將來可以達到接近正常的語言和身心發展。

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陳麗娟指出,國健署自101年起全面推動新生兒聽力篩檢,以2018年為例,接受篩檢的新生兒人數有17萬6345人,篩檢率達98.1%,而在篩檢未通過的1983人中,進一步確診出744位聽損兒,並予以轉介後續療育服務。

目前全台共有312家醫療院所提供新生兒聽力篩檢、56家醫療院所提供新生兒聽力確診服務,國健署強調,家長千萬要把握早期療育的時機。

聽損高危險群則包括:有聽障家族史、母親懷孕期的前3個月內感染過像德國痲疹或其他病毒性的疾病、服用或注射耳毒性藥物、出生體重小於1500克早產兒、出生時缺氧、出生後曾住加護病房、細菌性腦膜炎、頭頸部先天畸形(如小耳症)等。

國健署強調,先天性輕、中度聽障的孩子不容易被發現,加上孩子自己不會表達,如果沒有明顯語言溝通的障礙,經常被忽略,因此新生兒聽力篩檢更為重要,且當孩子3到4歲時,要再次接受聽力篩檢,以幫助發現在新生兒篩檢時未能檢測出的聽力障礙,並趕在上小學前完成改善聽力的治療及復健。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該如何消除黑眼圈?市售美白產品真的有效嗎?美麗爾醫美機構陳美齡醫師表示,黑眼圈的成因主要有色素型、血管型、結構型與混合型共四大類,建議先找出主要成因再擬定治療計劃,以達到較佳的改善效果。  1. 血管型黑眼圈:這類型的黑眼圈主要是因為血管擴張、增生所致,建議可採染料雷射、脈衝光都可幫助血管收縮,改善...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健保署原訂今年8月針對民眾自付差額特材公告統一的「天花板價」,引發醫界反彈,最終改弦易轍,9月起用醫界公協會自行訂定的「極端值」管理,沒想到依舊有基層醫師不滿,發文抨擊黑箱、甚至指陳時中是健保渣男。陳時中今(2)日回應,改用極端值...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 想獲得友誼?為什麼不向全世界最善於交友的人學習?他是誰?明天上街走一圈,你一定會遇見他。在十英尺遠的地方,他就開始向你搖尾巴。你停下來,輕輕撫摸他,他會歡快地跳起來,向你示愛。這種表現是如此單純,他不會向你推銷房產,也不想和你結婚。  你是否靜心想過:母雞要...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有入境台灣的外籍船員確診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病例,為40多歲印尼籍男性船員(案489),是在今年8月16日入境,隨後居家檢疫14天,因工作預定於9月2日再次出境,結果自費檢驗陽性。 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