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每44分鐘奪一命! 牢記這口訣搶救腦中風

每44分鐘奪一命! 牢記這口訣搶救腦中風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秋冬更迭之際,氣候冷暖不定,正是腦中風發作的高風險期!依據衛生福利部近10年統計資料顯示,腦血管疾病一直是國人十大死因第2到第4順位,106年仍居於第4位,共奪走11,755條寶貴的性命,平均每44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且男性多於女性。

中風口訣要牢記—臨微不亂 掌握黃金治療3小時

腦中風不僅影響個人健康,其造成的失能也增加個人與家庭的影響與負擔,而急性缺血性中風是最常見的腦中風類型,約占70-80%,患者若能於發生後3小時內給予靜脈血栓溶解劑治療,將有效減少失能之後遺症。

為使民眾對腦中風辨識症狀有所警覺,國健署結合台灣神經學學會、台灣腦中風學會資源,共同推廣中風口訣FAST(FACE、ARM、SPEECH、TIME)中文化:「臨微不亂」,方便民眾記憶、判斷,在發現急性中風症狀時,能立即或協助他人就醫,爭取黃金治療間:

「臨」時手腳軟:單側手腳無力,或單側舉不起手腳 (ARM)。

「微」笑也困難:臉部表情不對稱,或嘴角歪斜 (FACE)。

講話「不」清楚:口齒不清或無法表達(SPEECH)。

別「亂」快送醫:看到以上其中一種徵兆,立刻記下發作時間,通知119緊急送醫(TIME)。

慎防危險因子纏身 從日常生活習慣做起

腦中風雖好發於高齡者,但55歲以上的罹病風險,每10年以倍數增加,有家族病史應更加小心;臺灣腦中風學會表示,45歲以上男性、55歲以上女性是腦中風的高危險族群。而腦中風的危險因子與三高及生活飲食型態息息相關,如三高患者發生中風的風險約為一般民眾的2倍,另9%的腦中風與心律不整或其它心臟疾病有關,應尋求醫療專業建議或治療;此外,戒菸、節酒、健康吃、規律動、控體重(BMI)、好睡眠,不僅能遠離腦中風的威脅,也是杜絕其他慢性病的通則,更是健康長壽的良方。

小中風大警訊 勿信偏方、迅速就醫免遺憾

國健署提醒,民眾有病要看醫生,切勿輕信網路流傳的中風放血、吃香蕉皮治療高血壓等偏方,造成血壓失控。若發現有小中風的情形,切勿因症狀緩解而輕忽嚴重性,一定要迅速就醫,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而造成遺憾。

10月29日是世界中風日,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呼籲,除採行健康生活型態並做好慢性病管理;同時記住中風口訣「臨微不亂」,不僅提醒自己也幫助他人,在關鍵時刻快速辨識急性腦中風症狀並緊急送醫治療,把危害降到最低。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89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莫德納第2劑施打潮將來,估計約有300多萬人等待疫苗,傳出台大醫院將執行莫德納混打高端實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證實,要看最後研究結果,由專家研判是否可行,但現在新到貨莫德納將用在第2劑為主。 陳時中表示,目前疫苗接種計畫,如果牛津AZ疫苗再到貨,就會先給...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新增5例新冠肺炎病例,分別為1例本土死4例境外移入,當中2名個案曾在入境前發病確診,死亡個案則沒有增加;另外,全國2級警戒下周將持續,但大型場管入場人數擬放寬。 ▲9月15日新冠肺炎新確診狀況。(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4...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新冠疫苗登記預約平台已到第8期,今(15)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整理出1922電話中,民眾10大疑問Q&A, 包含增選疫苗、預約未到、出國需求、第2劑、未收到預約簡訊等,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逐一說明,希望能協助民眾順利打疫苗。 ▲1922民眾常見諮詢問題。(圖/中央流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金鐘視帝龍劭華,昨(9/14)晚間在高雄85大樓暈倒,緊急送醫搶救後仍驟逝,享壽68歲,引發各界譁然。龍劭華曾在2009年被診斷糖尿病,期間拍戲忙碌飲食不忌口,雖有定期服藥卻沒有回診。還有《我的祕密花園》導演楊冠玉,曾捧紅林依晨、邱澤等明星,患有20年糖尿病,於202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