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氣溫下降手腳冰冷嗎? 專家:問題可能出在選錯熱飲

氣溫下降手腳冰冷嗎? 專家:問題可能出在選錯熱飲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氣象局預測周六元宵節(2月8日)起將有連續3天低溫。董氏基金會提醒,天冷想喝熱飲祛寒,喝對成分也是關鍵。選擇熱豆漿、牛奶、花草茶和薑茶可有效暖身;喝咖啡、茶類、可可反而更容易手腳冰冷,喝酒則要小心有失溫風險!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說明,想靠食物讓身體暖和起來,可善用「攝食產熱效應(diet induced thermogenesis)」,指的是人體消化吸收食物時,會消耗體內熱量,使體溫升高。而蛋白質的產熱效應最高,約占攝取熱量的20至30%,醣類為5至10%、脂肪為3%以下。所以喝熱豆漿、熱牛奶除了暖身還可攝取優質蛋白、鈣或大豆異黃酮等,特別適合怕冷又需足夠蛋白質的銀髮族。

 

2012年《Metabolism》期刊發表的美國研究發現,喝熱薑茶後除了能提升攝食產熱效應,還能增加飽足感。但許惠玉提醒,市售薑母糖塊或即飲包要注意高糖問題,最好買老薑自己烹煮,並盡量減少加糖。

 

另外,2016年《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期刊發表的中國研究發現,飲食中含木犀草素,可增強棕色脂肪和皮下脂肪的產熱基因表現,進而提升產熱作用。許惠玉解釋,木犀草素為黃酮類化合物,存在於菊花、薄荷、百里香、迷迭香等,可調製成花草茶,亦含於芹菜、洋蔥、花椰菜等蔬菜中。且花草茶不含咖啡因,適合各年齡層飲用,但要注意農藥殘留問題。

 

天冷時有許多人也愛喝熱咖啡、熱茶或熱可可,但這類飲品要注意咖啡因問題。從2014年《Journal of biological rhythms》期刊發表的美國研究發現,咖啡因會刺激交感神經系統使血管收縮、血流變少,故離心臟最遠的四肢體溫會降低,容易感覺手腳冰冷。許惠玉建議,冷天想喝含咖啡因飲品時,可搭配薑粉或肉桂粉等溫熱食材,幫助改善血液循環。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許多人以為天冷可以喝酒暖身,但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建議,寒冷時應避免飲用酒精性飲料,因為體溫只會更快速散失;美國心臟協會(AHA)也提醒,酒精造成的溫暖感,可能讓人低估寒冷對身體造成的額外壓力。

 

許惠玉提醒,酒精會抑制神經傳導物質-血管加壓素(vasopressin)的分泌,造成血管擴張流向四肢,使手腳、皮膚表面的血流增加,讓人誤以為是身體在發熱,但其實是透過皮膚在散熱,身體反而會越喝越冷。另外,酒精也會抑制糖質新生作用,不僅有低血糖的危險,還會破壞體溫調節機制,造成身體中心溫度降低,所以在天冷時過量飲酒極可能會導致失溫!

 

董氏基金會建議,飲品暖身只是短暫性的效果,重要的還是透過活動、運動提高新陳代謝。如上班族常久坐不動、手腳容易冰冷,記得在工作間歇時起來伸展一下,並保持規律運動習慣,如快走、跑步等,幫助提升基礎代謝率、改善血液循環,讓身體暖呼呼。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根據資料統計顯示,每年5月開始,因尿路結石問題而求診的患者比3月多2成;屏基泌尿科主任劉中信指出,主要是因夏天較容易排汗,導致尿量變少,尿中草酸鈣濃度變高,即會促使輸尿管等出現結石等症狀。尿路結石多好發於30至50歲年齡層,且多以勞動工作者居多,男性罹患機率又比女性高2至3...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在台灣,約有7成更年期婦女都出現睡眠品質差等失眠困擾,雖仍可透過藥物治療,但許多婦女擔心長期服用會提高罹癌風險,寧可不吃,造成病情加劇;彰化市婦產科開業醫師蔡鋒博指出,更年期會出現各種症狀,若不能對症下藥,恐會影響生活品質。臨床上,1名55歲女性,長期飽受更年期病症之苦,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天氣轉換之際,病毒與細菌都特別活躍,尤其是肺炎鏈球菌,往往造成嬰幼兒嚴重的病況;醫師提醒,目前2至5歲幼童已可免費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家長應儘速帶孩子去接種。花蓮醫院小兒科醫師陳富玫表示,肺炎鏈球菌又稱作肺炎雙球菌,包含90種以上的血清型別,近三年來,台灣以19A、3、14...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肥胖對健康的危害不亞於吸菸!根據調查顯示,有超過三成六的媽咪有肥胖問題;有鑑於此,國健局提供免費callin甩油專線,為媽咪量身打造甩油計畫。就有一位游媽媽,靠著甩油專線,在短短八個月,減重七公斤。依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9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有36.8%台灣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