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氣溫急速轉涼!自救3招 多帶「一條小圍巾」能保氣喘不發作

▲(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氣溫急速驟降轉涼,氣喘患者最要當心!國健署提醒,氣溫下降多變,氣喘患者一定要適時增減衣服保暖,以防因溫差過大,促發氣喘疾病的發生,隨身多帶一條小圍巾就可能發揮救命功能,而在這段適應時期也要牢記配合3件事,才能避免因為氣溫驟降溫差大引發氣喘發作。

氣喘是國人常見且可達嚴重程度的慢性病,最常見的臨床症狀就是慢性咳嗽,且咳嗽的同時可能合併痰音。

國健署長王英偉表示,由於氣喘患者的呼吸道長期處於發炎狀態,易受刺激物影響,如果平時又因為沒有症狀發生或暫時緩解,因而擅自停藥或減量用藥,導致氣喘反覆發作,嚴重時更可能會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國健署2017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NHIS)即顯示,在台灣,12歲以下兒童氣喘的盛行率是5.6%,為避免氣喘發作,氣喘患者平時除了要慎防誘發因子的塵蟎、灰塵、花粉、氣溫急遽變化、病毒感染及二手菸、三手菸、空汙等,更要規律就診,遵從醫師指示按時用藥。

在這個氣溫變化大的時節,國健署提醒氣喘患者牢記配合3件事,才能避免因為氣溫驟降溫差大而引發氣喘發作:

第一:早晚氣溫變化大,適時的保暖不可少,隨身攜帶小外套、絲巾或圍巾,外出時戴口罩,避免接觸空氣中的汙染物質,以及吸入乾冷空氣,導致刺激呼吸道,引發氣喘。

第二:淸晨運動前要暖身,及避免從事劇烈運動,由於清晨吸入大量較冷較乾燥的空氣,就可能引發呼吸道的變化,此外也應避免在空氣汙染嚴重的時段或路段,從事激烈運動。

第三:按時回診就醫,並遵醫囑正確及規律用藥,及配合專業醫師擬定適宜的治療計畫,調整治療,就能讓病情穩定控制。

照片來源: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和孩子關係不夠好? 調查發現:親子一起運動孩子情緒穩定度較高

員工爆料「康軒董座不甩居檢」遭秋後算帳? 莊人祥這樣回應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在文明病猖獗的現代,生活壓力大、情緒緊張、熬夜、飲食與運動習慣不良,長期下來往往造成身體不堪負荷,大多數人都免不了各種大大小小的毛病纏身,如:失眠、三高問題、退化性關節炎、過敏、易感冒、氣色不佳…..等等。然而,如今卻有那麼一種「政商名流都為之瘋狂的保養之道──ILIB靜...

閱讀詳情 »

▲醫師提醒子宮內膜癌通常無徵兆,多在健檢中發現異常。(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陰道異常出血別錯認血尿!一名63歲女子,除了體態較為豐腴之外,身體一向健康,健康檢查時尿液中卻出現血跡,進一步檢查赫然發現其子宮腔內如「鐘乳石洞」般凹凸不平整,且布滿血管,切除化驗,證實為第...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心血管疾病只找胖胖男、胖胖女?千萬不要有誤解。花蓮慈濟醫院外科部主任張睿智觀察,台灣很多人對心血管疾病都有個誤解,以為只有體型較胖的人才會有,但是疾病不能光看體重、外型,有時候因為體質因素或者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造成內臟脂肪的增加...

閱讀詳情 »

▲吳小妹罹患罕病「多條顱縫早閉症」出生即頭型特殊。(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吳小妹一出生,頭型就與一般寶寶不太一樣,不但眉骨凹陷,頭顱也寬扁、頭頂較高,有點像卡通辛普森家庭裡面的頭型,媽媽一開始雖然也覺得孩子頭型特殊,卻沒多想,直到因為軟顎裂問題進一步檢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