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氣溫驟降「兩類人」快留意心跳! 心房顫動找上門恐缺血性中風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天氣冷的時候,年紀大及慢性病者更應留意心血管健康!奇美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蔣俊彥指出,門診觀察,近年來台灣人口越來越老化,高齡人口越多,慢性疾病的比例也越高,尤其是心房顫動的盛行率越來越多,而心房顫動容易產生血栓導致缺血性中風。

門診就有一名71歲男性,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史在診所長期服藥,一年多前突發性頭暈、心悸被送到急診,心電圖顯示陣發性心房顫動,所幸在藥物控制下,才很快回到正常竇性心律。

蔣俊彥提醒,「心房顫動」在心臟血管內科門診是很常見的心律不整,會造成心悸、呼吸困難,甚至胸悶,常常發生在年紀大的病人,尤其在有許多慢性病的老年人,一旦發生心房顫動有時就會產生嚴重的肺水腫甚至休克。

尤其,心房顫動常是無形的殺手,很多心房顫動的病人因為症狀不明顯而忽視它,偏偏心房顫動容易在心臟左心房的左心耳位置形成血栓,一旦血栓隨著心臟搏動打到身體各處,就容易因此發生缺血性腦中風及其他血管栓塞的併發症。

蔣俊彥指出,研究顯示有2到3成的腦梗塞就是因為心房顫動引起的!而目前治療心房顫動最主要是抗凝血藥物,可以減少心臟血栓的形成,進而減少缺血性腦中風發生;另一方面,近年來利用手術,如冷凍電燒手術、迷宮手術和左心耳封堵術,來預防血栓也越來越普遍,醫師會整體考慮病人身體狀況和出血風險採取不同的治療方式。

蔣俊彥強調,一進入冬天,氣溫驟降,民眾就須留意自己的脈搏跳動,如果心臟有小鹿亂跳、心悸、暈眩、胸痛等症狀,應儘速就醫釐清症狀。由於心房顫動成因複雜,必須全面考量病人的身體狀況,與醫師討論了解不同治療方式可能帶來的風險,才能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照片來源:奇美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冬天生比較衰?11-2月出生嬰髖關節脫臼高2倍 長庚研究找到原因了

健康女嬰一夕「全身發紅脫屑如燙傷」 竟小小葡萄球菌惹出大毛病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孤獨真的會要人命!董氏基金會提醒民眾快趁著中秋佳節多關心家中長輩,因為根據2021年7月發表於《美國老年醫學會期刊》的一項研究指出,與同齡的年長者相較,感到孤獨者的預期壽命較不認為自己孤獨者短。感到孤獨的年長者,平均壽命少了3到5年! 該項研究是由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

閱讀詳情 »

明星保養成分白藜蘆醇,其實有服用禁忌!如果你有本文提到的四種情況,最好避免白藜蘆醇。外電編譯 Andrea暢銷保健食品的火紅成分白藜蘆醇(resveratrol),號稱可以抗氧化、幫助修復自由基造成的傷害,受到許多女性追捧,可以維持青春亮麗的外貌。根據醫藥網站《Web MD》說明,白藜蘆醇是一種植...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工作長時間彎腰,害他嚴重駝背站不直!27歲的外籍移工巴納瓦,4年前來到台灣的零件工廠工作,作業性質需要長時間前彎、且維持同樣動作,不久便開始腰酸背痛,駝背情況越來越明顯,僅2年時間,脊椎前彎的角度就大到110度,食行坐臥都無法挺直腰桿,變形的椎骨甚至壓迫腸胃,導致無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