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氣溫驟降「兩類人」快留意心跳! 心房顫動找上門恐缺血性中風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天氣冷的時候,年紀大及慢性病者更應留意心血管健康!奇美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蔣俊彥指出,門診觀察,近年來台灣人口越來越老化,高齡人口越多,慢性疾病的比例也越高,尤其是心房顫動的盛行率越來越多,而心房顫動容易產生血栓導致缺血性中風。

門診就有一名71歲男性,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史在診所長期服藥,一年多前突發性頭暈、心悸被送到急診,心電圖顯示陣發性心房顫動,所幸在藥物控制下,才很快回到正常竇性心律。

蔣俊彥提醒,「心房顫動」在心臟血管內科門診是很常見的心律不整,會造成心悸、呼吸困難,甚至胸悶,常常發生在年紀大的病人,尤其在有許多慢性病的老年人,一旦發生心房顫動有時就會產生嚴重的肺水腫甚至休克。

尤其,心房顫動常是無形的殺手,很多心房顫動的病人因為症狀不明顯而忽視它,偏偏心房顫動容易在心臟左心房的左心耳位置形成血栓,一旦血栓隨著心臟搏動打到身體各處,就容易因此發生缺血性腦中風及其他血管栓塞的併發症。

蔣俊彥指出,研究顯示有2到3成的腦梗塞就是因為心房顫動引起的!而目前治療心房顫動最主要是抗凝血藥物,可以減少心臟血栓的形成,進而減少缺血性腦中風發生;另一方面,近年來利用手術,如冷凍電燒手術、迷宮手術和左心耳封堵術,來預防血栓也越來越普遍,醫師會整體考慮病人身體狀況和出血風險採取不同的治療方式。

蔣俊彥強調,一進入冬天,氣溫驟降,民眾就須留意自己的脈搏跳動,如果心臟有小鹿亂跳、心悸、暈眩、胸痛等症狀,應儘速就醫釐清症狀。由於心房顫動成因複雜,必須全面考量病人的身體狀況,與醫師討論了解不同治療方式可能帶來的風險,才能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照片來源:奇美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冬天生比較衰?11-2月出生嬰髖關節脫臼高2倍 長庚研究找到原因了

健康女嬰一夕「全身發紅脫屑如燙傷」 竟小小葡萄球菌惹出大毛病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爽爆新聞網/王百佑報導 台灣新冠肺炎爆發感染,台灣的感染人數驟增,防疫指揮中心宣布全國防疫警戒提升至第三級,台灣在無法取得疫苗,目前只能靠民眾自主管理,日常生活和經濟活動都遭受前所未有的衝擊。美商基諾華生技公司 (Geninova Biotech Inc) 將捐贈增強免疫調控的專利營養保健品給三軍總...

閱讀詳情 »

報新聞/王百佑報導 自五月以來,新冠肺炎爆發感染,台灣的感染人數驟增,防疫指揮中心宣布全國防疫警戒提升至第三級,各行各業、日常生活和經濟活動都遭受前所未有的衝擊。 為了幫助新冠肺炎對患者的健康威脅,美商基諾華生技公司 (Geninova Biotech Inc) 率先宣布將捐贈增強免疫調控的專利營養...

閱讀詳情 »

國內今天新增274例本土病例,另有校正回歸本土個案73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分析,疫情從高峰時Rt值15降為1.02,顯示疫情朝可控範圍前進。對於未來民眾施打疫苗時是否可自行選擇混打?陳時中表示,關於第2、3劑疫苗混打的保護力,不只台灣,許多國家也在做臨床試驗,也最新結果也會和大家做報...

閱讀詳情 »

今天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今天274例本土確診,另有73例校正回歸,總計351例。對於國內外簽約都是在2、3期就有預購,讓外界質疑不斷,有專家指出未解盲就採購,周志浩回應,預採購有2大好處,除了可加強廠商研發動力,還可第一時間就取得上市疫苗,並解釋歐美國家也是使用同樣的流程。周志浩表示,所謂的預採購是疫苗...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