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氣溫驟降「兩類人」快留意心跳! 心房顫動找上門恐缺血性中風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天氣冷的時候,年紀大及慢性病者更應留意心血管健康!奇美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蔣俊彥指出,門診觀察,近年來台灣人口越來越老化,高齡人口越多,慢性疾病的比例也越高,尤其是心房顫動的盛行率越來越多,而心房顫動容易產生血栓導致缺血性中風。

門診就有一名71歲男性,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史在診所長期服藥,一年多前突發性頭暈、心悸被送到急診,心電圖顯示陣發性心房顫動,所幸在藥物控制下,才很快回到正常竇性心律。

蔣俊彥提醒,「心房顫動」在心臟血管內科門診是很常見的心律不整,會造成心悸、呼吸困難,甚至胸悶,常常發生在年紀大的病人,尤其在有許多慢性病的老年人,一旦發生心房顫動有時就會產生嚴重的肺水腫甚至休克。

尤其,心房顫動常是無形的殺手,很多心房顫動的病人因為症狀不明顯而忽視它,偏偏心房顫動容易在心臟左心房的左心耳位置形成血栓,一旦血栓隨著心臟搏動打到身體各處,就容易因此發生缺血性腦中風及其他血管栓塞的併發症。

蔣俊彥指出,研究顯示有2到3成的腦梗塞就是因為心房顫動引起的!而目前治療心房顫動最主要是抗凝血藥物,可以減少心臟血栓的形成,進而減少缺血性腦中風發生;另一方面,近年來利用手術,如冷凍電燒手術、迷宮手術和左心耳封堵術,來預防血栓也越來越普遍,醫師會整體考慮病人身體狀況和出血風險採取不同的治療方式。

蔣俊彥強調,一進入冬天,氣溫驟降,民眾就須留意自己的脈搏跳動,如果心臟有小鹿亂跳、心悸、暈眩、胸痛等症狀,應儘速就醫釐清症狀。由於心房顫動成因複雜,必須全面考量病人的身體狀況,與醫師討論了解不同治療方式可能帶來的風險,才能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照片來源:奇美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冬天生比較衰?11-2月出生嬰髖關節脫臼高2倍 長庚研究找到原因了

健康女嬰一夕「全身發紅脫屑如燙傷」 竟小小葡萄球菌惹出大毛病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以往多數人的認知,總覺得心血管疾病好發於高齡者。事實上,隨著飲食與生活習慣改變,此類疾病已年輕化,而如何從飲食改變達到預防心血管疾病,已成為現代人重要課題。 衛福部苗栗醫院營養師林昱蓁表示,心血管疾病泛指心臟與血管的疾病,可能因血管的粥狀硬化造成血管阻塞、血流不順,...

閱讀詳情 »

▲民眾施打完疫苗領取500元禮券。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催打疫苗,指揮中心從今(10)日開始針對65歲以上長者、55歲以上原住民,祭出打疫苗可領500元以下衛教品的新誘因,首日上午,老人家似乎真的走出來了!以北部接種疫苗打最多人的亞東醫院為例,開打兩個小時65歲以上長者的接種疫苗占率已...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輕微牙周病常因症狀不明顯,而被患者忽略,造成繼續惡化,牙齦發炎、紅腫,甚至牙周崩壞而拔牙。當代牙醫醫療體系當代牙醫診所院長葉立維強調,輕微牙周病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患者輕忽,而延誤治療時機。 在門診當中,患者被檢查出牙周病者不在少數,但常因為沒有主觀明顯症狀而延遲治...

閱讀詳情 »

記者 張耀元/台北報導 根據台灣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學追蹤發現,我國成人蛀牙率高達90%以上,其中12歲學童的平均蛀牙數也列全球之冠。網友在網路上分享,自己每天刷牙,卻還是有「蛀牙」、「牙周病」讓人百思不解。 ▲牙醫師歐凱捷常在社群分享專業潔牙知識。(圖/歐凱捷醫師提供) 國民健康局曾在2013年公開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