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治巴金森氏症顫抖埋「腦部刺激器」 健保8月全面給付省逾62萬

▲巴金森氏症病人植入「深層腦部刺激器」所需導線的組件,自今年8月1日起納入健保給付。(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治療巴金森氏症的異動、不自覺顫抖,可靠植入醫療特材「深層腦部刺激器」控制,好消息是,繼決定終生埋單電池費用之後,時隔3年,健保署今(16)天再宣布,自今年8月1日起,將「深層腦部刺激器」所需使用的導線、導線延長線及導線固定蓋等3種組件也一併納入健保給付;每年近300名病患可省下約62萬醫費。

健保署是在104年1月1日將每5至7年需要更換一次的「深層腦部刺激器」納入健保給付,並於次年放寬給付規定,取消終身給付一次的限制;今年8月1日起再進一步給付其所需的導線、導線延長線及導線固定蓋等3種組件。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專門委員黃育文不諱言,健保之所以逐步開放給付限制,全因為「深層腦部刺激器」從手術到耗材都太貴了!但近幾年來,總體費用已從80多萬元降到60多萬元,因此,在考量財務衝擊之後,決定爭取預算全面給付。

健保同意裝置「深層腦部刺激器」所需的導線、導線延長線及導線固定蓋等3種組件也一併納入給付,包括導線支付8萬5000點,導線延長線支付2萬2000點及導線固定蓋支付2萬點,這3種組件終身只需裝置一次,無需替換。

黃育文指出,病人裝置俗稱脈衝產生器、電池的「深層腦部刺激器」後,除了植入於鎖骨下之電池外,還需要植入一組細長的電極導線,藉著產生電流來控制調節腦內不正常的活動訊息,目前每年有不到150名病患裝置「深層腦部刺激器」;估計健保未來一年將多挹注7千多萬預算支應,每年有近300名病患受惠。

巴金森氏症是一種運動神經系統退化性疾病,患者常出現肢體僵硬、顫抖、失去平衡感等動作障礙相關症狀;如果遇到藥物治療瓶頸,臨床對於藥物無法控制的巴金森氏症患者,會建議以外科手術進行深層腦部刺激術(DBS),藉由電刺激調節視丘下核的異常活性,控制不正常的腦神經訊號。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記者 吳瑞興/嘉義市 報導】嘉義市衛生局今日接獲醫院通報,一位居住於嘉義縣長照機構的嘉義縣85歲婦人,因是洗腎患者,平常均至嘉義市診所洗腎。經醫生評估之後,17日接種新冠肺炎AZ疫苗,未料卻猝死案例。總計這波80歲以上長者接種AZ疫苗已來嘉義縣、市共傳出3起猝死案例全部通報中央疫情中心判定。 死...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北慈濟醫院今(18)日宣布院內協助第二例確診孕婦平安生產!該院是在6月中旬再度收治一名32歲、懷孕34周的確診孕婦,原本入住台北慈濟醫院負責的加強型集中檢疫所的她,因高燒不退後送回醫院,考量病情變化,院方出動跨科別醫療團隊,剖腹接生2350公克的小男嬰,母子狀態良好...

閱讀詳情 »

【記者 陳顗喆/台北 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8)日宣布,因應國內近期本土COVID-19確診病例疫情嚴峻,為利醫療院所照護重症個案、降低死亡率,將成立「COVID-19重症個案臨床處置專家諮詢小組」,由臺大醫院新竹臺大分院余忠仁院長擔任召集人,邀集全國22位重症個案臨床處置專家擔任諮詢...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全面性擴大接種AZ疫苗之後,短時間內卻頻傳有高齡長者打完疫苗後當天或次日猝死的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8)日下午證實,迄今已接獲25例通報進來,目前已有5例解剖,3例結果出爐,除了昨已公布的2例死因清楚為動脈硬化相關心血管疾病之外,最新1例解剖結果則是主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