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治肺癌常遇抗藥性、腦轉移瓶頸 台灣本土研究「雙標靶」能見效

▲肺癌治療常遭遇抗藥性以及腦轉移的瓶頸。(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今年46歲的陳女士,5年前接獲新工作,為了保持最佳狀態上工,決定治療長久以來的睡眠打鼾問題,沒想到卻意外發現兩側肺部各有1.8公分及1.3公分大腫瘤,確診為晚期EGFR基因突變型肺腺癌,靠合併使用雙標靶治療,近4年未復發。北醫最新本土研究發現,該療法可大幅減少抗藥性及肺腺癌腦轉移。

肺癌已連續7年居國人癌症死亡第一名,每年有超過1.3萬人罹患肺癌,死亡人數達9372人,且有逐年上升的現象。

北醫團隊是針對55名、年齡平均介於50到70歲的肺腺癌患者進行本土研究發現,有別於過去肺腺癌一線治療化療使用近半年會產生抗藥性、單用小分子標靶藥物抑制腫瘤生長近1年也會產生抗藥性而言,若採用合併抗血管新生的雙標靶治療,可減少抗藥性、腦轉移等機率。

台北醫學大學人體研究處人研長李岡遠表示,晚期肺腺癌患者當中,超過5成有EGFR基因突變,標靶藥物的治療效果十分好,甚至病人初期感覺有如「仙丹」,不過,治療瓶頸卻卡在隨後出現的抗藥性,而雙標靶治療就可以突破這一點,讓腫瘤無惡化可拉長到逾1年半。

關鍵就在於腫瘤微環境的改變,李岡遠說,腫瘤微環境是腫瘤製造出抵抗免疫細胞、容易獲取養份適合生存的環境,而合併了抗血管新生的雙標靶治療,即可抑制新生血管、阻斷腫瘤獲取養份,幫助現有藥物更有效。

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馮博皓強調,尤其肺腺癌EGFR基因突變患者腦轉移高達7成,而研究中亦發現,單使用TKI標靶治療的患者,近6成發生腦轉移,而使用雙標靶患者僅有2成發生腦轉移,顱內控制率達8成,顱內無惡化時間可超過4年,對患者是新的希望。

馮博皓說,合併抗血管新生的雙標靶治療做法,在其他癌症的治療上也有初步驗證,不過,目前健保雖有給付肺癌標靶藥物,但雙標靶治療病人需自費,每個月約花費5萬元左右。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via www.wikihow.com  在女人所有衣物中,內褲是最後的防線,也是保護和暗示私處健康的重要工具。 自從進入青春期后,女人的內褲就不再乾淨,而是常常出現透明無色或是乳白色的分泌物。當你看到這些“痕跡”,不必疑心自己患上炎症。下面,愛美網為你...

閱讀詳情 »

  (翻攝自anyelse,下同) 每到夏季,都是寄生蟲病高發期,這跟人們在炎夏喜食冷鮮生食物有關。人體感染寄生蟲的例子屢見不鮮,近期爆出的女子吃生牛肉感染絛蟲就是一個觸目驚心的典型例子, 這些基本都是不當飲食習慣和行為造成的,因此,我們大飽口福的同時,要兼顧身體健康,科學預防。 &nb...

閱讀詳情 »

翻攝pstatp   晚上睡覺,睡著睡著,感覺突然抖一下,然後就驚醒了,這種現象相信很多人都有過。為什麼睡覺的時候會突然抖一下呢?是什麼原因引起睡覺之後抖動呢?關於這個問題,有關專家作了如下解釋: 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用擔心,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1、我們四肢主要是受大腦皮層的控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