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身體疲倦又乏力 生脈飲可助益氣生津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

身體疲倦又乏力 生脈飲可助益氣生津

雖日前已過「立秋」,但此時空氣乾燥,氣溫仍偏高,俗稱「秋老虎」,身體容易疲倦、乏力等,尤其是在大太陽底下工作、頻繁的進出冷氣房,人體體溫無法調解,容易產生頭暈、噁心等症狀;尤其在激烈運動後,往往肌肉痠痛,但若疼痛越來越嚴重,就必須小心「橫紋肌溶解症」,嚴重會導致腎臟機能損傷,甚至引發急性腎衰竭的危機。中醫師教提神解暑的「生脈飲」妙方,調和身體狀態。

建議可多飲清熱消暑茶飲 補充元氣 預防中暑
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葉家舟表示,戶外運動要做好防曬,但喝太多水,造成大量的水進到胃,產生胃脹而顯得心悸無力,人就昏昏欲倒的現象,所以補充水分應該緩慢地喝,不可牛飲。如遇熱衰竭,人的體溫會非常地高,必須趕快送急診,因為中暑的症狀多不明顯,民眾常會忽略或是與感冒混淆,因此死亡率也相對提升。預防中暑的最佳方法,除了平時保養好脾胃,也可多飲用清熱消暑的茶飲,補充元氣,預防中暑。

中醫師建議 立秋進補宜清補
立秋為自然界處於陰陽轉換、冷熱交替的時節,此時陽氣漸收、陰氣漸長,養生特別注重「收養」原則,保持內心平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為要。苦夏後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如果大量進補,特別是過於滋膩的養陰之品,會加重脾胃負擔,使長期處於「虛弱」的胃腸不能一下子承受,導致消化功能紊亂。葉家舟建議,立秋進補宜清補而不宜過於滋膩。

「生脈飲」消暑解渴又益氣生津
葉家舟指出,若體質氣虛,不妨飲用中醫傳統方劑「生脈飲」,由人參、麥門冬、五味子煮成,涼涼喝最消暑,還可益氣生津;如身體悶悶發熱時,一般會用清暑益氣湯,由黃耆、蒼朮、升麻、人參等十幾種藥材組合;如身體是高熱,可用白虎湯,由知母、石膏碎、甘草炙、粳米等四味藥材,煮成湯飲,同樣可以達到清熱生津,消渴解煩。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一名56歲的廖先生,數月前因糖尿病導致雙眼看不清的情況,右眼更仿佛在霧霾裡,求診後卻被告知右眼恐怕再也看不見,後來經眼科檢查,確診為雙眼「增值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合併右眼「早期玻璃體出血」。透過多次「多波長點陣掃描眼底雷射」治療,效果良好視力也逐漸恢復。 雙眼出現看...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52歲的李先生擔任公司主管,外食機會多,常應酬吃宵夜,近日因為感冒到附近診所就醫,診所醫師做了成人預防保健,竟發現李先生血壓、三酸甘油酯指數都超標,腰圍也超過90公分,李先生在家人的陪伴下服用藥物、注意飲食、規律運動,健康慢慢恢復。衛生署邀請40歲的民眾一同進行預防...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空汙就不出門,整天在室內也可能會影響健康及工作效率!越來越多的環境污染物產生,空氣污染為現今重要的議題,每天出門先查詢空汙指標已變為例行公事,依據環保署資料顯示,昨日晚間起東北季風再增強,中南部地區空氣品質指標「橘色」提醒,敏感族群早上出門要多注意個人衛生安全。如果...

閱讀詳情 »

曾祖母、祖母和一位姨媽都死於乳腺癌,而自己通過基因檢測發現患上乳腺癌的概率高達87%,因此進行了預防性乳腺切除,並通過醫療手段重塑了美麗雙乳。這是著名影星安吉麗娜·朱莉的故事。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科副主任——張凱近期做客《我是大醫生》,解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