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身體疲倦又乏力 生脈飲可助益氣生津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

身體疲倦又乏力 生脈飲可助益氣生津

雖日前已過「立秋」,但此時空氣乾燥,氣溫仍偏高,俗稱「秋老虎」,身體容易疲倦、乏力等,尤其是在大太陽底下工作、頻繁的進出冷氣房,人體體溫無法調解,容易產生頭暈、噁心等症狀;尤其在激烈運動後,往往肌肉痠痛,但若疼痛越來越嚴重,就必須小心「橫紋肌溶解症」,嚴重會導致腎臟機能損傷,甚至引發急性腎衰竭的危機。中醫師教提神解暑的「生脈飲」妙方,調和身體狀態。

建議可多飲清熱消暑茶飲 補充元氣 預防中暑
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葉家舟表示,戶外運動要做好防曬,但喝太多水,造成大量的水進到胃,產生胃脹而顯得心悸無力,人就昏昏欲倒的現象,所以補充水分應該緩慢地喝,不可牛飲。如遇熱衰竭,人的體溫會非常地高,必須趕快送急診,因為中暑的症狀多不明顯,民眾常會忽略或是與感冒混淆,因此死亡率也相對提升。預防中暑的最佳方法,除了平時保養好脾胃,也可多飲用清熱消暑的茶飲,補充元氣,預防中暑。

中醫師建議 立秋進補宜清補
立秋為自然界處於陰陽轉換、冷熱交替的時節,此時陽氣漸收、陰氣漸長,養生特別注重「收養」原則,保持內心平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為要。苦夏後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如果大量進補,特別是過於滋膩的養陰之品,會加重脾胃負擔,使長期處於「虛弱」的胃腸不能一下子承受,導致消化功能紊亂。葉家舟建議,立秋進補宜清補而不宜過於滋膩。

「生脈飲」消暑解渴又益氣生津
葉家舟指出,若體質氣虛,不妨飲用中醫傳統方劑「生脈飲」,由人參、麥門冬、五味子煮成,涼涼喝最消暑,還可益氣生津;如身體悶悶發熱時,一般會用清暑益氣湯,由黃耆、蒼朮、升麻、人參等十幾種藥材組合;如身體是高熱,可用白虎湯,由知母、石膏碎、甘草炙、粳米等四味藥材,煮成湯飲,同樣可以達到清熱生津,消渴解煩。

相關推薦

TEXT/Bella.tw儂儂 PHOTO/網路 執行減肥計畫的時候飢餓難耐嗎?這時候就會想「忍住」還是「忍痛吃一下」──其實可以不用那麼煩惱,儂編今天替各位找來了8種「富有飽足感」的食物,只要用正確的方法吃,就可以飽很久、又健康,瘦身要吃對食物,別再可憐兮兮地挨餓啦!    燕...

閱讀詳情 »

TEXT/Bella.tw儂儂PHOTO/網路   「鈣質」是人體必要的營養素之一,然而台灣人普遍缺鈣。如果缺鈣,年老之後易造成骨質疏鬆症,現階段的神經系統與循環系統運作也會受影響。觀察一些身體小警訊,或許可以知道自己是否同為缺鈣一族;「營養師高敏敏」在社群網站上分享了4大傷骨行為、骨質流...

閱讀詳情 »

TEXT/Bella.tw儂儂PHOTO/網路   許多人受睡眠品質低的困擾所苦,這時候就要找上百種方法,有什麼天然的方式可以一夜好眠。關於睡好覺,在知道「吃什麼」前,不妨先從「哪些不要吃」開始,包括過多糖分、辛辣甚至酒精,儂編幫各位整理了「7樣會干擾睡眠品質的食物」,在睡前的請將它們列為...

閱讀詳情 »

TEXT/Bella.tw儂儂 PHOTO/網路 是不是總覺得,明明減肥觀念已經很純熟了,也都照著菜單吃,怎麼還是瘦不下來呢?小心,在冥冥之中你吃進的減肥食物其實都含有「高熱量」!營養師解密五大高熱量減肥食物,到底害我們擺脫不了贅肉、掰掰袖的罪魁禍首到底是誰?     1.香蕉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