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身體疲倦又乏力 生脈飲可助益氣生津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

身體疲倦又乏力 生脈飲可助益氣生津

雖日前已過「立秋」,但此時空氣乾燥,氣溫仍偏高,俗稱「秋老虎」,身體容易疲倦、乏力等,尤其是在大太陽底下工作、頻繁的進出冷氣房,人體體溫無法調解,容易產生頭暈、噁心等症狀;尤其在激烈運動後,往往肌肉痠痛,但若疼痛越來越嚴重,就必須小心「橫紋肌溶解症」,嚴重會導致腎臟機能損傷,甚至引發急性腎衰竭的危機。中醫師教提神解暑的「生脈飲」妙方,調和身體狀態。

建議可多飲清熱消暑茶飲 補充元氣 預防中暑
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葉家舟表示,戶外運動要做好防曬,但喝太多水,造成大量的水進到胃,產生胃脹而顯得心悸無力,人就昏昏欲倒的現象,所以補充水分應該緩慢地喝,不可牛飲。如遇熱衰竭,人的體溫會非常地高,必須趕快送急診,因為中暑的症狀多不明顯,民眾常會忽略或是與感冒混淆,因此死亡率也相對提升。預防中暑的最佳方法,除了平時保養好脾胃,也可多飲用清熱消暑的茶飲,補充元氣,預防中暑。

中醫師建議 立秋進補宜清補
立秋為自然界處於陰陽轉換、冷熱交替的時節,此時陽氣漸收、陰氣漸長,養生特別注重「收養」原則,保持內心平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為要。苦夏後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如果大量進補,特別是過於滋膩的養陰之品,會加重脾胃負擔,使長期處於「虛弱」的胃腸不能一下子承受,導致消化功能紊亂。葉家舟建議,立秋進補宜清補而不宜過於滋膩。

「生脈飲」消暑解渴又益氣生津
葉家舟指出,若體質氣虛,不妨飲用中醫傳統方劑「生脈飲」,由人參、麥門冬、五味子煮成,涼涼喝最消暑,還可益氣生津;如身體悶悶發熱時,一般會用清暑益氣湯,由黃耆、蒼朮、升麻、人參等十幾種藥材組合;如身體是高熱,可用白虎湯,由知母、石膏碎、甘草炙、粳米等四味藥材,煮成湯飲,同樣可以達到清熱生津,消渴解煩。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牙齒撞傷脫落,記得4步驟「找沖放送」才能避免成無齒之徒!兩年前,一名7歲的小男孩門牙在玩遊戲時撞傷脫落,所幸家長找到牙齒並放在清水中,維持牙齒表面細胞的活性,經過牙科急診的緊急治療,將脫落的門牙重新植回口中,迄今恢復狀況良好。  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牙髓病...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聽古典音樂除了能夠修身養性,培養氣質外,可能還能延緩失智症的發生。根據芬蘭的最新研究發現,老年人若能常聽古典音樂,能夠增強大腦特定部分的基因活性,進而提升記憶力與學習力。  聽古典樂 能改善神經突觸、促進多巴胺分泌 此研究來自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研究分別請...

閱讀詳情 »

大家都知道,雞蛋最好吃熟的,最近禽流感嚴重,如果愛吃煮不熟的雞蛋危害大。生雞蛋不但存在沙門氏菌污染問題,還有抗酶蛋白和抗生物素蛋白兩種有害物。前者會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後者能與食物中的生物素結合,導致人體生物素缺乏,產生精神倦怠、肌肉酸痛等症狀。而雞蛋一經煮熟,上述兩種物質才會被破壞。 煮蛋也有技...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陳承璋/採訪報導)全球肥胖人口日益增加,世界衛生組織同時拉響警報,早將「肥胖」一詞,正式納入慢性疾病列表之中。不過,猶如洪水猛獸般的肥胖問題,似乎難以阻擋,尤其在台灣,平均每三人,就有一人體重超標,其中罪魁禍首,就是人們手上一人一杯的,含糖手搖飲料!  根據統計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