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洗牙提早發現牙周、蛀牙問題 你有多久沒有洗牙了?

洗牙提早發現牙周 蛀牙問題 你有多久沒有洗牙了?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洗牙可有效清除牙結石,還提早發現牙周、蛀牙問題!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牙醫科暨牙體復形科專任主治醫師張家瑋表示,洗牙是一種清潔牙齒的保健方式,它並不會破壞牙齒,或讓牙齒越來越鬆動,且可早期發現牙周或蛀牙問題,呼籲民眾每半年養成洗牙的習慣,透過定期洗牙發現平常沒有發現的口腔問題,照護好口腔健康。

牙菌斑的形成 牙齒表面生物薄膜

何謂牙菌斑、牙結石?張家瑋指出,牙菌斑是食物的殘渣與口水唾液混合附著在牙齒的一層生物薄膜。牙結石是一種來自於牙菌斑、唾液、牙齦溝裡礦物鹽的沉積,其成份包括鈣、磷等物質,因為表面會覆蓋沒有礦化的牙菌斑,如果吃完東西沒有清潔口腔,大約4-8小時就會形成牙菌斑,大約24小時後就會變成牙結石,而牙結石很難藉著刷牙或牙線清除,此時必須要使用牙醫器械來清除。

洗牙的目標 有效清除牙結石

洗牙又稱為「牙結石清除術」,主要是用超音波洗牙機,利用振盪方式清潔牙齒表面的牙菌斑、牙結石。張家瑋提到,洗牙目的是要清除牙結石,牙齦和牙根中間有一個約0.5~2公分的牙齦溝,此處小溝槽容易堆積食物碎屑,日常難以徹底清潔,牙菌斑容易附著在此,就會生成牙結石。

牙結石的結構易使細菌附著而引起口臭、牙肉發炎、出血問題,長期堆積下來會引發牙周病等口腔疾病。但透過定期的洗牙可有效減輕牙齦發炎、牙周病的病況,甚至發現過往沒有的口腔問題。

洗牙原則沒有太大限制,只是洗牙機頭是超音波器械,如果是心內膜炎病史、安裝心律調節器、凝血功能異常、嚴重肺部慢性疾病者,建議與牙醫師溝通後較安全。另外孕婦因懷孕體質變化會使牙齦腫脹、口乾症患者口腔環境乾黏且唾液分泌減少、身心障礙者、年紀較長不易維持口腔衛生,鼓勵每三個月檢查一次。

每半年定期洗牙 口腔健康維持好 

現在有越來越多人重視洗牙,仍有許多人對洗牙存有迷思:

洗牙後牙縫越來越變大?洗牙時將牙結石移除後就有牙縫變大的錯覺。張家瑋說,牙結石上的細菌會造成牙齦發炎、腫脹。如果牙肉處於發炎腫脹時會把牙縫填滿,此種情況是假象,當牙結石清除乾淨後,發炎的牙齦就會消腫,流血的狀況便會改善。

二、洗完牙會酸痛,牙齒是被洗壞了嗎?張家瑋提到,因為牙結石堆積於牙齦溝,當洗牙把牙結石去除,這會造成1-2週短時間的牙齒敏感是正常的,且牙齒結構是足夠堅硬的,並不會因為洗牙的機頭讓牙齒受到損害。

日常照護很重要 提早發現牙周蛀牙問題

張家瑋提醒,每天刷牙、牙線或是牙間刷的使用是很重要的。常忙碌的人若無法三餐皆使用牙線清潔牙縫,至少睡前要徹底清潔一次。而漱口水、沖牙機雖可輔助清潔之用,仍不能取代機械性器械的日常清潔,建議民眾定期讓牙醫師洗牙,檢查蛀牙等病徵,才能早期發現或治療牙周或蛀牙問題。

【延伸閱讀】

拔完智齒後 鄰近牙齒鬆動怎麼辦?

保持牙齒亮晶晶 牙刷應該多久換一次?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63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母親節將至,醫師特別呼籲生過多胎的婦女,在辛勞撫養多位孩子之餘,也要用「健康檢查」好好照顧自己!高產次婦女屬於子宮頸癌高危險群之一,但往往因為害羞,或認為已停經、久無性行為而疏於檢查,然而門診中常見更年期婦女因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發現零期子宮頸癌病變,有幸得以及早治療。台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健康與快樂會讓人美麗,而這都可靠運動來達到喔!雲林縣一位50多歲的翁媽媽,身材一年比一年臃腫,肥胖不但讓她失去自信,健康也逐漸走下坡;因此,翁媽媽報名參加國健局的體重管理計畫,跟著社區運動團體老師一起做運動,每個禮拜跳2到4次土風舞和做瑜珈,五個月的時間,體重原來66.5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為防範H7N9流感疫情,政府頒布「禁止違法屠宰與販售活禽」政策將於五月十七日上路;專家表示,電宰雞肉經由適宜的溫度控管,不但可保留雞肉的營養成份,而且口感更好。為排除民眾對於食用電宰雞的疑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特別邀請台大動物科技學系助理教授、台灣區電動屠宰工業同業公會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又再新增一例境外移入麻疹病例!根據疾管局統計,今年至今已累計四例麻疹確定病例,都是境外移入,其中三例均未滿一歲;該局強調,家長應避免帶未滿1歲及未完成MMR疫苗接種的幼兒前往麻疹流行地區,以降低感染機會。疾管局公布今年第4例境外移入麻疹病例,為一名居住於北部的10個月大女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