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流感心肌炎險喪命 葉克膜維生系統及時介入成功救援

流感心肌炎險喪命 葉克膜維生系統及時介入成功救援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55歲的王先生,平日身體硬朗很少看醫生,日前出現高燒、全身肌肉痠痛等症狀,經快篩證實為A型流感,雖即時予以克流感藥物治療,但數天後卻因胸痛、心跳急促而前來臺北慈濟醫院求診。

 

醫療團隊診視時發覺已出現呼吸窘迫、心搏過速且血壓不穩,趕緊會診心臟內科收治加護病房,抽血發現心肌酵素飆高,呈現急性心臟衰竭且血壓越來越低,疑似為心肌炎,情況非常危急,遂緊急會診心臟血管外科徐展陽醫師,內外科團隊共同為王先生裝置主動脈幫浦與葉克膜體外維生系統穩住生命跡象,感染科醫師則持續給予抗病毒藥物,多團隊經過1周的搶救治療,王先生總算脫離險境,逐漸恢復健康。

 

徐展陽醫師表示,心肌炎是心臟肌肉的急性發炎反應,多為病毒感染造成心肌猛爆性的發炎。也就是說,當面對病毒入侵時,免疫系統產生連鎖的發炎反應,有時導致心肌產生嚴重發炎,進而影響心臟收縮力與電氣傳遞,導致急性心臟衰竭。此時,若無及時維生系統介入治療,死亡率將高達100%。

 

由於心肌炎病程會在1、2天內發生急遽變化,所以臨床警覺性極為重要。徐展陽指出,當一般流感病程從不具特異性的高燒、肌肉痠痛進展到胸痛、呼吸窘迫、急性肺水腫時,就必須提高警覺。若進一步從心臟超音波和抽血發現心臟收縮力變差、心肌酵素飆高,臨床上就必須高度懷疑演變成流感重症—急性心肌炎。至於最嚴謹的診斷標準,則是用心導管的方式從心臟肌肉進行切片,檢驗發炎細胞是否已浸潤在肌肉中。

 

根據文獻報告指出,急性猛烈的心肌炎病程能在適切治療下擁有不錯的預後,因此臨床治療目標在於心肌發炎最嚴重的階段,即時裝置葉克膜維生系統或是心室輔助器,維持全身循環供血,輔以抗發炎與抗病毒藥物,並密切追蹤心臟功能的恢復,以協助支撐病人心臟無法自主跳動的日子。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資料顯示,流感爆發時,重症及死亡者多見於老年人、嬰幼兒,以及患有心、肺、腎臟及代謝性疾病,貧血或免疫功能不全者。急性心肌炎是流感重症表現之一,因此定期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併發症最有效的方式。此外,正常作息、健康飲食,降低慢性及代謝疾病可能造成的影響,更是維繫健康、避免心肌炎發生的積極作法。

 

徐展陽醫師指出,心肌炎的病程快速而猛烈,不僅醫師在臨床上要有專業正確的判斷,病人及家屬也要有極高的警覺性。雖然心肌炎死亡率高,但早期發現且及時介入,預後成效佳,且幾乎不會留下後遺症,所以一旦發生疑似心肌炎症狀,切勿延誤,才能掌握黃金救命時機,及時搶救生命。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8歲的蘇小妹妹罹患心律不整,原本一直吃藥控制,有次在學校心跳過速,竟為了不想再掛急診、住加護病房而強忍不適,僅只自行吞下3~4顆藥抑制心跳,讓蘇媽媽嚇壞了!幸而接受了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心臟科吳焜烺醫師的電燒治療,如今已完全治癒,不需服藥,僅須偶爾返院追蹤。 7歲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牙科及口腔顎面外科門診中,常見病人因下嘴唇處之突起腫塊約數天至數周未消而求診。主要症狀為凸起如水泡狀之腫塊,無疼痛感,形狀規則且呈現軟或有彈性的質感,常以白色或是微水藍色之外觀表現,大小通常由數mm大小到1公分左右最為常見。 發生原因通常是外傷 奇美醫學中心口腔顎面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位50歲的女性腋窩長了一塊紅斑,以為是濕疹,經擦藥膏無效又因斑塊中出現小傷口不癒,十分煩人,沒想到經皮膚切片檢驗,竟然是罹患罕見的「乳房外柏德氏病」皮膚癌。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皮膚科主任梁仲斌表示,這種皮膚癌大都長在女性乳頭及乳暈附近,是乳癌的表徵,在腋下發現此皮膚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強烈大陸冷氣團報到,氣象局預報指出,中部以北氣溫下探11度,可能發布入冬首次低溫特報。醫師提醒,冬季氣溫驟降可能造成心血管疾病發作,建議三高患者特別做好頭部保暖,並天天量血壓。 12月到2月低溫 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多 台大醫院內科部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指出,冬季氣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