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消化不良病因難查 醫籲制訂治療準則

消化不良病因難查 醫籲制訂治療準則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可能曾碰到消化不良的狀況,在醫學上,舉凡上腹部出現疼痛,或脹氣、噁心、嘔吐等不適情形,都可稱為消化不良。胃腸科醫師指出,大多數消化不良的患者,查不出原因,健保在某些藥物給付規定上較為嚴格,希望台灣能盡快制訂出臨床治療準則,為患者創造更大福祉。

根據統計,台灣平均每10人就出現1人有消化不良症的困擾,而大部分的患者都未能根治完全,造成反覆發作。台北榮總胃腸科醫師盧俊良指出,目前台灣僅有 14.3% 消化不良症患者,被檢查出有消化道器質性病變。許多人透過各式精密檢查,都查不出原因,這類患者被歸類為「功能性消化不良症候群」。造成的原因可能是胃腸蠕動異常、幽門桿菌感染、內臟過度敏感、胃酸刺激或腦腸軸線失控等,同時常合併其他功能性腸胃道疾病,如胃食道逆流疾病,大腸急躁症等。

盧俊良進一步指出,許多歐美國家針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症候群,會提供幽門螺旋桿菌檢查及滅菌治療,有助於使部分消化不良患者症狀獲得控制,若症狀未緩解,可使用氫離子幫浦阻斷劑。但國內因健保給付規定較嚴,造成無法提供有效藥物,例如針對胃鏡檢查無潰瘍的胃病患者,目前健保並不給付幽門螺旋桿菌的檢查、相關抗菌藥物乃至氫離子幫浦阻斷劑。

消化不良症是一個世界性疾病,目前包括歐美、日本和中國等國,都已制訂各自的治療準則,讓醫師在臨床上有所遵循,可利用有限資源,提供完善治療。盧俊良強調,目前台灣地區未有相關臨床治療準則,而各國醫療保險制度不同,也無法直接套用。希望台灣能針對消化不良症有更多新進展。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767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男性某天突然出現胸悶等症狀,原不以為意,但症狀遲遲未改善,赴診所就診,經心電圖檢查,雖無任何異狀,但醫師認為需進一步檢查,透過健保署電子轉診平台為患者轉診至花蓮慈濟醫院,隨即幫患者完成掛號,當天就安排至心臟科門診就醫,結果發現有嚴重心血管疾病,所幸後來檢查後裝上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5歲半的小宏,出生時僅742公克,合併呼吸窘迫、壞死性腸炎,且有弱視、輕度聽損及肢體動作遲緩;2歲前開始接受早期療育,現在體重有18.5公斤,視力從0.5進步到0.8,還學會溜直排輪了。 馬偕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林佳瑩指出,在早產兒追蹤門診中發現,小宏的雙眼有高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年紀大了,若心臟老了、壞了,有心臟病,除了用藥,還能怎麼辦?美國心臟協會發表聲明指出,規律運動對心臟的重要性,與藥物不相上下,對於年長心臟病患者,建議規律運動也納入療程,。 年長心臟病患規律運動 有助改善症狀、提升體能 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醫學教授、高齡心臟科醫師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許多民眾喜歡網購即食食品,小心若沒多加注意,恐導致食物中毒,衛福部食藥署抽驗市售畜禽蛋奶類的網購即食食品,結果發現128件中有15件生菌數檢驗超標,其中又以畜類及禽類製品不合格最多,佔23.1%和9.8%,至於蛋製品不合格率僅4.7%,乳製品則皆合格。 吃下生菌超標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