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清明時節雨紛紛 公眾聚會社交距離「安全」至上

清明時節雨紛紛 公眾聚會社交距離「安全」至上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清明節連假即將展開,掃墓、家庭聚會、出遊都難以避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希望民眾能夠遵守群聚指引,人與人距離保持在室外1公尺、室內1.5公尺,大致就是1.5個手臂距離,如果是搭乘台鐵、高鐵、捷運等大眾運輸,人際距離難以保持,就一定要戴上口罩。

 

陳時中表示,即將宣告公眾聚會指引,大原則就是維持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人與人間隔距離,所有聚會場所包含餐廳等處,所有人都不應該近距離接近,必須保持安全距離。但如果在難以保持間距場合,例如捷運與高鐵等交通工具,就必須戴上口罩,座位密集的辦公場所,如果座位難挪動,最好也戴口罩。

 

4人以上聚會,香港已在3月29日開始強力取締,所有社交娛樂場所都要關閉,執法單位在公開場所只要發現4人以上聚集,都可以直接取締,處罰5萬港元(約20萬台幣),或監禁6個月。至於台灣是否也會採用類似措施?有無人力不定時稽查民眾?有無遵照指引?陳時中特別說,相信台灣人的高水準。

 

陳時中解釋,目前仍然會用柔性指引,暫時不會用剛性限制取締,相信台灣民眾的高水準,能夠自律自己的行為,遵守政府防疫指引,維持人與人間隔距離,必要時戴上口罩,如果發生極端個案或特殊情況,才會使用剛性取締。基本上來說,人一隻手臂約1公尺,因此在室外須保持一手臂距離,室內則一手臂再退一步。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編輯嚴選:

【圖解】免疫力如何保衛身體? 10張圖卡讓你1次搞懂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台南報導】70歲從事務農的王阿嬤,平日身體健朗,儘管年事已高,仍經常跟著兒孫下田巡視。2年前某天檢查作物時,突然感到腹部一陣悶痛不適,險暈倒於田中。原以為是急性腸胃炎,被家人送醫檢查後,才赫然發現肝臟內已有6顆腫瘤,最大顆直徑達6公分大小。經醫師評估,因腫瘤已侵犯至大血管,屬晚...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醫療器材管理法》,將醫療器材管理由過去「藥事法」中抽離,並增訂產品來源及流向資料之建立、部分低風險醫療器材採行電子化登錄、彈性核定許可證效期、與業者主動通報義務等制度。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強調,新法不僅加速產品上市的期程嘉惠病患,更能推動產業發...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詹舒婷/台北報導】日前大陸冷氣團南下,有人手腳冰冷,冷到睡不著;有人則是小腿發癢難以入眠。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俞佑表示,最近冬季癢患者明顯增加,症狀好發於前臂跟小腿前側,患者除了注意皮膚保溼,在使用暖氣、除溼機時,也必須注意溼度控制,以免皮膚脫水乾燥。   俞佑提到,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國內類流感就診人次呈現上升趨勢,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上週12月8日至12月14日門急診類流感就診達92,475人次,較前一週提升21.2%,明顯上升,且以北部和中部上升為主;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數也上升,上週新增45例,以感染A型H1N1為多。近4週社區流行病毒型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