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清晨五點趕車就醫 癌末林伯伯車程六小時「不知道還能撐多久」

清晨五點趕車就醫 癌末林伯伯車程六小時「不知道還能撐多久」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口腔癌第四期的林伯伯,清晨五點趕著出門,為的是要搭上第一班公車,從台東到花蓮慈濟醫院做化療,每周固定一次要到醫院接受治療,每次療程至少三個月。林伯伯從家裡到醫院距離一百多公里,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搭車再轉乘,光來回車程至少需花費六小時,還不包含在醫院就診等待的時間。每次返家的漫漫長路上,忍受著副作用,林伯伯腦中常常浮起乾脆不要治療的念頭,因為不知道自己還能撐多久…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60歲以上佔癌症總發生人數六成。而南部及東部地區高齡人口相對較高,南部地區60歲以上癌症發生率更居全國之冠。對於正在接受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之癌友,常常需要每週甚至每天往返醫院,而五成以上偏鄉癌友面對密集的治療,身體已是一大負擔,更需接受長時間且不方便的就醫車程,更是讓他們求生的一哩路雪上加霜。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統計,逾七成癌症病友因居住地交通不便,曾萌生放棄治療的念頭、近八成癌友認為長途車程會加劇副作用不適。

遙遠就醫之路讓偏鄉癌友們身心俱疲,寧可選擇放棄穩定的治療

每天就醫的舟車勞頓對癌患已是疲憊不堪,更何況是居住在偏遠地區的年長癌友們,偏鄉交通不便,大眾運輸少之又少,趕著一天一兩班的巴士,下車了再轉乘。南部及東部分別有超過6成及7成的癌症病友,常常是無人陪同的情況下獨自就醫,甚至自行騎乘機車翻山越嶺經過漫漫長路後才能到家得以休息。這樣的就醫路程,讓偏鄉癌友們感到身心俱疲,寧可選擇放棄穩定的治療。

「銀髮偏鄉 就醫無礙」 幫助偏鄉癌友接通醫哩路

對偏鄉癌症病友來說,交通是一個隱形的必要需求,相較於疾病與治療,患者就醫過程的交通困境常不為人關注,但卻是影響穩定就醫的重要因素。台灣癌症基金會與富邦人壽攜手推出「銀髮偏鄉 就醫無礙」癌症治療交通補助專案,針對居住於大南部、宜花東等偏鄉地區60歲以上的癌友,只要住家距離醫療院所10公里以上,且每月至少回診治療一次,每名癌友可申請8,000元的交通補助,幫助他們穩定療程以利邁向康復之路。
致力於「高齡關懷」的富邦人壽與台灣癌症基金會合作「銀髮偏鄉 就醫無礙」專案,自2017年至今,已幫助逾千位的銀髮癌友穩定治療。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建立偏鄉癌友交通媒合平台,提供偏鄉癌友更實質的交通服務。

不讓就醫交通困境,成為壓垮銀髮癌友的最後一根稻草,富邦人壽與台灣癌症基金會呼籲大家響應小額捐款,一起幫助更多銀髮癌友,走出治療的交通困境,穩定就醫,讓他們康復的「醫」哩路不再遙遠。


清晨五點趕車就醫 癌末林伯伯車程六小時「不知道還能撐多久」

【延伸閱讀】

這種癌症好好治療,多數病友可存活10、20年以上

秋冬如何進補? 癌友要注意的秋冬進補事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34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乳癌是最常見婦女疾病之一,每年全球都有超過一百萬的婦女被診斷出罹患乳癌。特別是以下民眾,更是罹患乳癌的高危險群: ●母親、姊妹中有乳癌病史●卵巢癌及大腸癌患者●未曾生育、或年過35歲之後才初次生育●停經後發胖●子宮內膜癌患者●胸部經放射線治療●長期服用避孕藥●長期補充女性荷爾蒙●多次人工流產●飲酒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打開繪本,可愛的畫風,描述的是許多乳癌復發姊妹們的真實心路歷程,台大醫院黃俊升醫師指出,台灣目前每年新增約11,305名乳癌患者,就算早期發現與治療,每四人仍有一人可能在診斷且治療成功後的5年,再度面臨疾病復發轉移的衝擊。再次面對疾病,乳癌姊妹們心理壓力往往比初次得知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白內障手術在近二、三十年來的發展下,隨著手術方式、機器設備及人工水晶體的長足進步,已變成一個成熟、精密、安全且術後效果良好的手術。 黃色人工水晶體免藍光傷害但影響變色能力 近年來,藍光對於視網膜黃斑部的漸進傷害受到醫界及大眾的關注,眼科醫師郭淑純表示,因此,市面上出現了...

閱讀詳情 »

我有個朋友是網絡工程師。他每天都要忙到凌晨兩點才去睡覺,然後一直睡到早上9點起床。時間長了,他就失眠了。每天晚上躺在床上,他都是睜眼到天亮。後來,只好靠吃安眠藥助睡眠了。 (圖片擷取自wikihow)  有一次,我就開導他說:「反正你每天都要睡足7個小時,你就按照我說的,晚上10點睡,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