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減糖保健康,你不可不知的三大糖危害!

甜甜的食物療癒人心,每到下午時刻總會想來杯手搖飲趕走煩躁的上班時光,或在假日時買個甜點慰勞一週的辛勞,在106-107年網路溫度計的調查中,大吃大喝吃甜點位居十件最容易讓人感到幸福事情的第二、三名!

表面上含糖飲料與甜食能帶給我們短期的快感,實際上長期食用這些含有大量糖類添加物的食物反而會影響健康,今天就讓營養師告訴你添加糖有哪些健康危害吧!

減糖保健康,你不可不知的三大糖危害

一杯翡翠檸檬含糖量是建議量的2倍!

想到添加糖第一個就想到飲料與甜點,這確實也是我們飲食過量攝取添加糖的主因,根據103-10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約七成五的成年人每至少喝1次含糖飲料,高中以下的學生更高達九成,65歲以上老年人也有四成,且其中四成民眾每週至少喝7次以上!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於107年新版「國民飲食指標」中增列每日飲食中,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10%,WHO進一步建議下修比例至總熱量5%更健康,以成年女性每日攝取量1500大卡計算,相當於每日糖攝取量為37.5g以下,18.8g以內更好。

以知名飲料店菜單上標示的糖量為例,一杯(700 cc)全糖珍珠奶茶的含糖量接近61g,有些微酸飲料如翡翠檸檬更高,已經遠超過成人一天的糖攝取量!

除了手搖飲和甜點以外,許多料理也會添加糖,例如紅燒、糖醋、韓式炸雞,此外孩童們愛吃的零食也含有許多添加糖!

全部累計起來,非常容易超過每日糖攝取建議量,這些甜蜜的惡魔可不是省油的燈,會使我們老得更快、疾病風險上升、甚至是罹癌呢!

減糖保健康,你不可不知的三大糖危害

危害1:添加糖讓你皮膚老更快

有印象之前的國外實驗嗎?有名年輕女性拿自己當作實驗品,30天內戒糖後膚質竟然變好,臉也變年輕了!別以為這是造假,其實添加糖真的會讓我們變老喔!

皮膚是由表皮、真皮、皮下組織所組成的,其中膠原蛋白存在真皮層,撐住皮膚的構造,讓我們看起來皮膚飽滿又有光澤,不過隨著年紀上升,膠原蛋白會逐漸流失、皮膚開始鬆垮、出現皺紋。

不只年紀增長會讓皺紋出現,國外研究指出,飲食中過量的添加糖會與皮膚的構造結合,讓膠原蛋白產生糖化作用,使得膠原蛋白變得僵硬,肌膚失去彈性,更糟糕的是這些糖化的膠原蛋白難以代謝,還會影響周遭皮膚的膠原蛋白新生作用,讓我們皮膚老化程度上升。

好消息是,研究同時發現當飲食中控制好添加糖的量,可以讓膠原蛋白糖化作用減少25%,所以別再以為手搖飲能帶給你快樂了,趕緊減少飲用量才能常保青春!

減糖保健康,你不可不知的三大糖危害

危害2:含糖飲料讓你更容易腦中風

代謝症候群顧名思義是身體的代謝出了問題,診斷標準包含腰圍、血壓、血糖、血脂等,罹患代謝症候群者得到心臟病與腦中風是一般人的2-3倍,死亡率也會提升,十大死因中有半數是和代謝症候群有關喔!

這和含糖飲料有什麼關係呢?研究證實(註2)含糖飲料易讓我們發胖,並且提高代謝症群群的風險,長期攝取含糖飲料會讓身體產生胰島素抗性和發炎反應,當我們胰島素失去正常功能時,也會逐漸無法控制血糖的恆定,此時脂肪組織還是持續堆積,產生更多發炎因子攻擊健康的血管、組織,攻擊身體控制血糖、血壓與血脂的功能。

研究同時發現每天喝飲料的人,相較於每個月只喝一次飲料者,得到糖尿病風險增加26%,而每天喝兩次飲料相較於較少飲用者會增加35%心臟病風險。含糖飲料除了讓我們變老外,還會殘害我們的健康!

減糖保健康,你不可不知的三大糖危害

危害3:愛喝手搖飲罹癌風險增

癌症已經蟬連我國十大死因的冠軍37年,目前已經有研究發現含糖飲料與癌症罹患風險的有關,主要的原因包含容易讓我們肥胖、堆積內臟脂肪、產生胰島素抗性與發炎因子,這些都和癌細胞的生長有很大的關聯,此外愛喝含糖飲料的族群,通常比一般人更少吃蔬果、未精製全穀、奶類等健康食物,這些食物含有纖維、花青素、抗氧化物等,都是降低癌症風險的食物選擇,因此在飲食型態上又再次提高了罹患癌症的風險。

看完了糖危害的解析,是不是更了解添加糖的真面目了呢?相信下次拿起飲料時你會有不一樣的考量,當然完全不碰添加糖是難以達成的事,記得參考前面所提到的安全範圍,每日添加糖攝取量建議在總熱量的10%,就能安心享受添加糖的美味與保有你的健康!

文/張宜臻 營養師

相關推薦

輻射會致癌嗎?這是國人的迷思。醫師指出,輻射看不到、摸不到、聞不到,常引起民眾恐慌。但事實上,輻射是可以測量得到的,唯有過量才會有致癌的可能;而依目前法規:民眾1年接受1毫西弗劑量以下是安全的、是不會致癌的。 鄭孝義主任指出,低劑量輻射安全性高,不會造成癌症。(圖片提供/臺中醫院) 臺中醫院核醫科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慢性腎臟病早期症狀不明顯,且民眾對此疾病知識有限,臨床上常見病患本身不知道患有慢性腎臟疾病、聽到要洗腎就認為人生已毫無希望;其實,只要好好按照醫療團隊的控制及治療,就能提升自我照護能力及生活品質,因此充足了解慢性腎臟病是對抗疾病的第一步!維持健康飲食與運動 洗腎生活仍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今年2月某日下午,土城廣福派出所員警何思瀚執班時,接獲未顯示來電號碼的報案電話。話筒中傳來一位婦人痛苦微弱的聲音,說是已經喝下農藥決定輕生。何員立即向副所長謝英山報告。謝英山馬上調出電話錄音並與同仁詳聽推論出5個地址,隨即指派同仁兵分五路趕往救人。終於在其中的一處發現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名40歲的劉先生,在前幾天於睡夢中心跳停止過世,故無法回診治療,也來不及和家人說聲再見;醫師看了劉先生的病歷資料,發現心臟超音波的報告顯示是「肥厚型心肌病變」。心因性猝死年輕族群佔多數 男性發生率高於女性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心臟血管科林廷澤醫師表示,心因性猝死的定義是因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