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為何找出新冠病毒來源很重要? SARS獵人帶你追溯人畜疾病源頭

為何找出新冠病毒來源很重要? SARS獵人帶你追溯人畜疾病源頭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武漢肺炎(COVID-19)延燒,全球面臨威脅,至今新型冠狀病毒究竟源自何處,仍不清楚,目前世衛組織初步懷疑與「菊頭蝠(Rhinolophus bat)亞種存在關聯」。曾參與追蹤SARS病毒源頭的生態健康聯盟獸醫、流行病學家Jonathan Epstein接受《Vox》專訪時表示,在人畜共通傳染病愈發盛行的時代,武漢肺炎只是故事的一小部分,這也是HIV、SARS和伊波拉病毒的另一種版本。

為何找出新型冠狀病毒的動物宿主很重要?

Jonathan Epstein表示,必須知道「第一個人是如何感染」,可以切斷感染源,確保疫情不會捲土重來。

新型冠狀病毒倒底從哪來?

Jonathan Epstein認為,有非常有力的證據支持這種病毒來自蝙蝠,但不知道是否有其他動物(中間宿主)參與其中。他舉SARS病毒為例,最初是在廣東某野味市場的果子狸身上發現,果子狸很快被撲殺。但幾個月後一篇研究卻指出,在另一農場內的果子狸身上卻沒有SARS病毒,這顯示SARS病毒並不沒有果子狸間廣泛傳播,果子狸一定是在市場內被其他動物感染,結果是蝙蝠。


為何找出新冠病毒來源很重要? SARS獵人帶你追溯人畜疾病源頭

Jonathan Epstein回憶,他就是在這時開始尋找SARS病毒的源頭,最後找到菊頭蝠科的蝙蝠,已知有很多種類似SARS病毒的冠狀病毒在這類蝙蝠中傳播,而且其中一種病毒的基因序列,96%與新型冠狀病毒相似,而且他發現,中國市場中可以發現這類蝙蝠的蹤跡,這也是他懷疑蝙蝠是病毒源頭的原因。

不過,目前還不能百分百確定。

武漢肺炎真的從海鮮市場爆發?

根據最初41名案例,雖然大部分與海鮮市場有關,但有些人根本沒去過市場,Jonathan Epstein推測,這些人可能是在別處接觸患者或感染的動物,因此,海鮮市場內的蝙蝠真的是源頭無法肯定。

穿山甲又扮演什麼腳色?

中國研究指出,穿山甲也能被冠狀病毒感染,且病毒基因和新型冠狀病毒的一些短片段吻合。Jonathan Epstein提到,有科學家推論,很可能穿山甲病毒和新型冠狀病毒同時在穿山甲體內並存,並相互交換了一點基因。不過,目前該訊息只在媒體披露,還沒有數據,他不能推測可能性。


為何找出新冠病毒來源很重要? SARS獵人帶你追溯人畜疾病源頭

人畜傳染疾病是現代才有的產物?

Jonathan Epstein解釋,人畜傳染疾病自古以來不斷發生,但隨著人類與動物接觸越來越頻繁,確實加速了動物病毒傳播到人類的速度,尤其是病毒─這源自人類改變了環境,影響野生動物和人類的接觸方式。

所有已知人類病原體中約有一半是人畜共通,尤其新興傳染病更有3/4來自野生動物。Jonathan Epstein提到,麻疹其實本來是牛的病毒,HIV來自黑猩猩。不過,人類也可能將病毒傳給動物,例如人類麻疹、呼吸道融合病毒對於猩猩就很危險。

動物病毒如何傳給人類?

Jonathan Epstein說明,其實和人與人傳播疾病類似,可能是飛沫傳播、空氣傳播,有時是動物的糞便或唾液汙染了水源、食物,人也會被感染。另一種常見的傳染方式,就是屠宰動物時,人容易接觸大量動物病毒,這也可能是野味市場感染的途徑。

人畜傳染病不是動物的錯!

Jonathan Epstein強調,人畜流行病的發生其實人類活動造成的,不能怪罪動物,最重要的是知道傳染途徑,並設法阻止,不要將怒氣發洩到動物身上,牠們對於生態非常重要。

吃野味是當地文化,如何不冒犯來禁止?

Jonathan Epstein認為,許多行為在文化中是深根地固的,處理時必須有敏感度,以美國人愛吃牛肉為例,已知畜牧對環境影響很大,食用紅肉又與健康風險有關聯,美國人有辦法接受並短期內改變行為嗎?現實是,「當我們喜歡這種行為時,我們並不是那麼快就能改變。」

參考資料:

1.“This is not the bat’s fault”: A disease expert explains where the coronavirus likely comes from

【延伸閱讀】

遠離石頭奶,義乳材質再進化 高仿真隆乳這樣做

10月至今累計858例流感重症個案 7大族群小心了

男大生留日夢碎!罕見淋巴瘤專找年輕人 這六大症狀要注意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19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每天都堅持喝一碗粥,連續喝三個多星期,白頭髮不見了,皮膚變白皙和光滑,氣色比原來好! 熬這個粥很簡單,愛惜自己的身體就花點時間和精力吧,希望能給有緣的朋友帶來好處。 黑豆(1小把) 黑米(2把) 黑芝麻(1小把) 百合(10片) 薏仁(3把) 核桃(2個) 大米(2把) 紅糖(適量) 另外核桃也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腸病毒來勢洶洶!國內2012年以來,未出現大規模腸病毒71型流行疫情,3歲以下的幼兒大多未曾感染,疾管署預測,今年爆發大流行的機率很高,已成立應變工作小組,並指定全國76家腸病毒責任醫院嚴陣以待。 女童染腸病毒 一名3歲女童,上月29日突然發燒,之後陸續出現咽峽炎及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您有鼻塞、吸不到氣的經驗嗎?3年前一名12歲女童,跑步時差點缺氧昏倒,原來她患有先天性過敏性鼻炎,因此下鼻甲黏膜相當肥厚,造成嚴重的鼻塞,運動時無法正常調整呼吸!平時就鮮少使用鼻子呼吸的她,睡覺時也常出現打鼾的情形,嚴重影響生活及睡眠品質,才決定改善過敏性鼻炎,期望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58歲的傅女士,有心律不整病史,日前突然頭暈及嘔吐,送急診後確診為急性腦中風,儘管在黃金3小時內施打靜脈血栓溶血劑,卻不見療效;醫師緊急施以微導管動脈取栓術,成功取出1公分的血栓,術後肢體活動自如,與正常人無異。 少數急性中風病人 成功到院治療 中風是國人第3大死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