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為何酥又脆? 零食製程大揭密

為何酥又脆? 零食製程大揭密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不論是咬起來會發出卡滋、卡滋聲響的零食,或是爆米花、嬰兒米餅、早餐穀物脆片等,其實都是經過「膨化作用」製造出的食品,膨化食品原料簡單,但經過一連串食品加工技術後,就能變得又香又酥脆。

口感這樣來的 認識膨化作用

所謂的「膨化作用」,是將含有澱粉與水分的食材加熱或加壓,讓食材間的水蒸氣撐開食物整體組織,使食品組織結構及體積改變,呈現多孔、蓬鬆的口感。膨化食品依製程可分為直接與間接兩種方法:一是將穀物、薯類或豆類等原料,加入擠壓機內,經過攪拌、快速剪切摩擦或通入蒸氣加熱,再通過特定形狀的模孔擠壓出料,又稱為直接擠壓膨化。另一種方式則稱為間接擠壓膨化,先讓原料在擠壓機內攪拌、蒸煮、成形後,再藉著烘烤或油炸達成膨化效果。這種方式可以創造出多樣化的外觀及紋路,像是螺旋狀或星形,以及米餅仙貝等產品。 

非油炸不一定少油 酥脆口感油脂不可少

若膨化食品包裝上標示「非油炸」,僅能說明它沒有使用油炸製程,卻不一定等於少油。這種產品可能是先在產品表面噴灑油脂後再烘烤,如此一來,即使不經油炸,仍可創造酥酥脆脆的口感。雖然不少人聞油色變,但從食品製造的角度來看,油脂其實肩負許多重要任務,能確保產品品質。例如,適量的油可作為熱能傳遞媒介,使原料受熱平均,減少單點燒焦的現象;而在調味階段噴灑油脂,可讓調味粉均勻沾附在產品表面。

非加不可? 食品添加物助維持品質穩定

除了非油炸標示,你應該也經常在膨化食品的成分表上,見過各式各樣的食品添加物名稱,究竟為什麼要使用食品添加物呢?事實上,膨化食品需要大量的穀物農產作為原料,但是每批收成作物可能因來源、氣候、水質等因素,造成風味、品質不一致,此時,就需要借重食品添加物維持產品品質的穩定,以免消費者明明買同一款商品,但每次嘗起來的口感卻都不一樣。

酥酥脆脆的零食裡,最常運用的食品添加物應該是抗氧化劑(如維生素E),它可以避免油脂氧化導致產品變色、走味;此外,添加少量品質改良劑(如二氧化矽,葡萄糖酸 δ內酯,磷酸鹽類,碳酸鈣),能防止原料在混合與烹煮過程中結塊,也可使油脂與水混合均勻,藉以穩定最終成品的品質。

(本文摘自衛福部食藥署出刊的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延伸閱讀】

乳癌轉移勿放棄 配合中醫治療大有改善空間

怕化療不敢回診!熟女乳癌復發 CDK4/6抑制劑助重生

太熱!異位性皮膚炎抓到破皮流血 空調師傅憂鬱難工作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45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隨著整形醫美市場陷入一片紅海,各方為了分食大餅百家爭鳴,除了多數削價競爭,市場也不乏出現診所雇用非專科醫師或是實習生來替身操刀的現象,伴隨逐漸攀升的醫美糾紛,反應出飽和及膨脹的醫美市場,不僅需要主事者以身作則,對患者需有同理心及道德感,還需要更多相關單位及專家來進行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59歲的劉姓婦人以種植草莓為業,過去除了高血壓以外無其他病史。某天,突然左側肢體無力、走路跌倒,緊急送至醫院急診,經檢查後確診為急性缺血性中風,經住院處置後病況穩定,即協助她進行復健治療。剛出院時,因中風影響,左側肢體無力,只能坐輪椅,且左手無法抬高、手指也不易有動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近期連續兩位病人因牙痛引發臉頰疼痛、黃鼻涕、鼻塞、眼睛腫脹等症狀就醫,經鼻竇X光及內視鏡檢查確診為急性鼻竇炎,以抗生素治療無效,且膿液已侵犯眼球,造成眼睛腫脹,因病情嚴重差點失明,於是接受鼻竇內視鏡手術引流膿液,治療後症狀緩解,若延誤治療,腫脹鼻竇可能壓迫視神經而致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3歲的小明上星期感冒才好,早晨起床卻突然的痙攣性腹痛,躁動又哭鬧不安,雙腿屈曲,臉色蒼白且盜冷汗,於是媽媽帶他到附近診所就醫,醫師初步診斷是「腸套疊」。遂轉來國泰綜合醫院進一步診治,腹部超音波檢查並無發現具靶子特徵之腸套疊,醫師建議留院觀察。隔天媽媽發現小明小腿出現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