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為協助患者復健 北市聯合醫院引進能上下肢訓練機器人

為協助患者復健 北市聯合醫院引進能上下肢訓練機器人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現代醫療科技日新月異,開始可以靠智能機器協助病患進行復健治療,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設立了雲端機器人復健治療室,引進高科技智能上肢與下肢訓練機器人,協助中風、腦外傷、脊髓損傷、腦性麻痺、帕金森氏症等神經損傷患者復健治療。


感測患者現況據其所需 量身制訂復健訓練


針對院內引進的訓練機器人,台北市聯醫陽明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陳慧娟說明,智能上肢訓練機器人是使用感測器和智慧演算法來識別神經損傷患者的現況,根據實際需要,輔助手臂做復健,實現運動目標。透過標準化感測器和電機資料,評估患者關節活動度、力量、張力、動作控制等狀況,收集結果用於分析和記錄患者的狀態和治療進展,制定個人化訓練課程。


為協助患者復健 北市聯合醫院引進能上下肢訓練機器人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引進高科技智能上肢與下肢訓練機器人,協助神經損傷患者復健治療。(圖片來源/ingimage)


陳慧娟解釋,全自動下肢訓練機器人系統係由「外骨骼式下肢步態矯正驅動裝置」、「動態體重支撐系統」、「醫用跑台」等三大部分所組成,使用者配戴外骨骼,並在指導下,於醫用跑台上完成步態訓練。訓練時,透過電腦評估患者的運動功能及配合度,適應使用者的運動規律,並透過橫向或縱向旋轉骨盆,讓使用者將行走的受力點集中在腿部核心肌肉群上,重點訓練腿部核心肌肉群。


智能系統搭配遊戲 增加復健趣味性


對有些患者而言,復健是相當辛苦的,而大部分復健項目也單調乏味,為了增加其趣味性,陳慧娟透露,這套系統設有遙控車、射擊等遊戲,不僅提高患者的復健意願,另可藉由立即性視覺、聽覺回饋,達到手指動作幅度、反應速度、協調性及手部肌力的進步。


臨床顯示,智慧復健機器人提供高強度、高重複性的主動與被動輔助訓練,治療過程中給予即時感覺回饋(本體感覺、視覺、聽覺),反覆刺激,誘發神經的重塑性,讓受傷後的神經重建迴路,增加復健治療的效率與成效。


更多NOW健康報導
▸睫狀肌拉「緊」報! 專家示警:眼疾恐接連提早來報到
▸立夏如遇梅雨季遲來!天氣濕熱食慾不振 中醫蓮藕養生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全台全面防疫之際,兒虐事件近期仍頻傳,在少子化未見反轉的此刻,真令人咋舌難過。兒少如遭遇人身安全的風險事件,應變與行動需再強化學習與教導;另網路普及的現代,色情暴力網站未有效管理,兒少在好奇心驅使下容易瀏覽不適當的網路資訊,生活潛藏的各式危機需關心,兒少保護的預防工作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防疫武漢肺炎期間,許多民眾都會使用像酒精、漂白水及次氯酸水等來消毒,但唯有正確使用,才能真正達到消毒效果;安南醫院家醫科陳泓毓醫師表示,雖民眾都擁有基本防疫觀念,但隨著網路各種繁雜訊息,正確的選擇及使用消毒液和使用時機仍讓許多民眾不小心就被混淆,其實可從消毒能力、適用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現代人總是過著快步調生活,面對匆忙生活帶來的壓力,間接造成嚴重睡眠問題。越來越多研究證實,睡眠障礙可能會導致免疫系統失調,或是損害大腦結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陳易隆說明,優質睡眠可減少與勞動有關的事故和交通事故風險。睡眠可以保養大腦 學習、記憶和...

閱讀詳情 »

新冠病毒可活多久?新冠病毒全球大爆發,各地民眾開始大搶消毒用品,擔心在外觸碰到病毒後,又不小心觸摸口鼻而感染。最新研究初步顯示,新冠病毒在空氣中可存活3小時,在塑膠、不鏽鋼上可達2-3天。不過該研究還未通過嚴謹的同儕審查,提醒民眾勤洗手,注意環境清潔消毒。新冠病毒活多久 塑膠表面可達2-3天新冠病毒...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