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為求尊嚴善終 她與媽媽共簽預立醫療

  謝爸爸生前住院時,求生意志堅定,向醫師表達願意接受積極治療,也選擇了氣切,但最後卻在極端痛苦下,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這令家人相當不捨與難過。為此,他的另一半與女兒決定不要走這一遭,簽署預立安寧緩和意願書。

  謝媽媽被確診輕度失智症,謝家女兒在得知今年1月病人自主權利法正式上路後,趕緊帶著媽媽至「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在擬真的圖卡協助下,她與媽媽2人均簽署了預立醫療,祈求擁有善終。

  《病人自主權利法》於今年1月6日起實施,重點為病人享有知情、選擇與決定的自主權利,並在特定的條件下,可以表達維持生命治療與人工流體餵養的意願。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社會工作室主任楊君宜指出,簽署預立醫療之前,必須先邀請2親等內家屬同行,由專業醫療團隊提供諮商,透過充分討論及見證人簽署或公證的程序後,由醫院將資料上傳至衛生福利部資訊平台,就能在健保卡上註記相關意願。

  截至3月17日,超過330位民眾透過門診預約、住院期間安排諮商或申請在宅諮商的方式於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完成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其中近7成為女性,以60至69歲居多。

  楊君宜分析,60至69歲女性在家庭中扮演重要角色,上面必須照料長輩,下則照顧孫子,責任重大,卻也能瞭解健康及預立醫療的重要性,希望預作生命安排,獲得1個有尊嚴的善終,再者是不希望家人承擔決定責任,不想拖累家人。

  至於在醫療照顧意願與決定上,7成5完成預立醫療者選擇了自己如處於「末期病人、不可逆轉昏迷、永久性植物人、極重度失智及其他政府公告疾病」等5種情況下,「不希望接受維持生命治療」及「不希望接受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

  謝小姐分享自身經歷,她說,阿嬤生前罹患失智症,期間在醫師建議下,置入鼻胃管,但好幾次阿嬤動手拔了鼻胃管,因為不舒服、影響外觀,最後家人尊重老人家的感受,親自慢慢餵食,讓阿嬤活得有尊嚴。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接種AZ疫苗以來,出現首例官方認定的打疫苗引發「血栓」副作用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日表示,該名個案為30多歲男性,於5月12日接種第一劑AZ疫苗後,陸續出現頭痛、腹痛不適,抽血還發現血小板低下,被判定為「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TTS)」,成為台灣首例...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這一波本土疫情大爆發,不到一個月以來,確診人數已經衝破8千例、死亡多達137人了,外界多把矛頭指向國籍航空機組員的檢疫措施放寬為「3+11」惹的禍,才捅出這麼大的防疫破口,且傳出拍板政策竟沒有會議紀錄,讓監察委員主動開口要辦,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

閱讀詳情 »

中天電視YT頻道年初新開設深度訪談節目《世界越來越盧》,由當家主播盧秀芳主持,深入探討當下新聞議題,帶給觀眾更多元的角度。近期台灣本土疫情嚴峻,節目在5月31日播出的精彩內容,探討疫情之外,更談論受到高度關注的疫苗話題,影片發布後短短2天就衝破100萬觀看次數,還一度攻佔YouTube發燒榜第一名,...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韓羽婕 王聿瀠 李文成 程子奕 羅偉哲/台北報導 衛福部雙和醫院發生隔離的確診患者情緒不穩持刀砍傷3名護理師,引爆社會怒火。雙和醫院今(2)日出面說明最新傷況,傷勢最重的護理師,右手食指及中指的神經與肌腱斷裂,已順利完成接合,目前積極復健治療中,預計復健治療可能需時6個月,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