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血管栓塞易中風 腿部血管阻塞是指標

  急性動脈阻塞或破裂意即俗稱的「中風」,造成血流無法供應組織的疾病,泛指腦血管的病變,但其實四肢動脈亦可能有同樣的致病機轉。絕大部分是由於血栓栓塞導致,常見是因動脈硬化導致血管狹窄形成血栓,還有一部分是來自心臟內形成的血塊。

  腿部或骨盆部動脈血管阻塞後跛行的早期症狀,就是行走一段距離後腳便會「痠、麻、痛、無力、痙攣」,或足部皮膚蒼白發紫合併持續性疼痛,氣溫降低症狀也會變嚴重,當傷口慢性潰瘍、嚴重細菌感染及腳趾發黑壞死,或感染敗血症往往需要截肢才能保住性命。但有研究統計截肢住院期間68天內有18%死亡率,而成功出院的1年內也有34%的死亡率,換言之,這樣的疾慢性疾病控制很差且嚴重影響身體機能。

  腿部血管阻塞是1個身體健康的指標,一旦腿部血管阻塞其實其他部分的血管也很可能有阻塞,例如心臟冠狀動脈阻塞,進一步造成心肌梗塞及腦部血管阻塞形成中風,可能造成死亡或是嚴重失能的情形。而大量急性的血栓栓塞,即使經過緊急去除仍有10至15%的截肢機率,30天內死亡或截肢機率也高達15至25%,實在不可輕忽。

  但上述情況也可能不是慢性病造成的,像是車禍外傷、下肢或骨盆處的手術或是自體免疫引起的血管炎、抽菸的化學物質阻塞,還有來自他處來的血栓,大部分是因為「心房顫動」造成左心房有血栓引起血管阻塞,少部分是因為血液本身凝血的問題。

  隨著醫療的進步,利用X光血管攝影及導管方式的治療已成為目前主要的手術方式,使用局部麻醉且僅有3mm的傷口就完成診斷及治療,相較於開刀手術,對病人、家屬及社會照護等的負擔都少了許多。

  奇美醫學中心樹林院區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黃柏森表示,目前的研究顯示用開刀短期暢通成功率接近100%而導管治療平均約8到9成,加上患者因不了解病情都是到最嚴重的程度才尋求治療,所以其成功率下降且手術時間會延長許多,即使如此,導管治療腿部血管阻塞還是必須的,因為這往往是挽救病人免於大範圍截肢,保存其行走能力的希望。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呂怡潔 / 台北報導 台灣疫情延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0)日公布國內新增266例本土新冠肺炎確定病例,校正回歸本土個案89例。中央流行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校正回歸數日漸降低,代表檢測申報速度有所改善。 陳時中指出,為了更迅速控制疫情,將會用健保申報即時系統取代過去...

閱讀詳情 »

美國已經有超過四成民眾完成疫苗接種,且多州陸續解除口罩禁令,適逢象徵夏天開始的「陣亡將士紀念日」,美國汽車協會預測,這個周末將有3700萬民眾出遊。而根據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統計,光是星期五、就有超過196萬美國民眾搭飛機,疫情以來的空中交通運輸量,再創新高。(民視新聞網 綜合報導) 【延伸閱讀】 農...

閱讀詳情 »

娛樂中心/綜合報導武漢肺炎疫情持續擴散,全國進入「三級警戒」,雙北也在「準4級」,總統蔡英文也呼籲大家沒事別出門,但仍有部分民眾無視疫情嚴峻,沒事就往外跑,網紅潔哥在臉書開罵「預祝這一些人搭染疫直達車下地獄」。網紅潔哥(李秉潔)29日在臉書發文,「各位今天有乖乖待在家嗎?除非必要別亂」呼籲大家防疫應...

閱讀詳情 »

南投縣政府今天公布4例武漢肺炎採檢陽性個案,4位皆居住埔里鎮,其中3位為同住者分別為53歲男性、49歲女性、25歲男性;另1位為友人25歲男性。值得注意的是,個案1與個案2景觀造景業者曾北上工作後聚會染疫。南投縣政府衛生局提醒,曾到過確診者足跡場所活動的民眾,要進行14天自我健康監測。南投縣衛生局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