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焦慮不用隱藏,你比想像中更有掌控力

焦慮不用隱藏,你比想像中更有掌控力

那些讓我們更容易焦慮的基因也可以是種祝福。身為敏感和反應敏捷的人,這種特質不論對你自己或身邊的人都有許多好處,只是需要你花多一點時間去學習和理解你的身體感官知覺和想法,如此你便能找到有效管理它們的方法,感覺更有掌控力。

如果你正與自身的焦慮搏鬥,你或許會想:「為什麼是我遭受這種折磨?!」當我們環顧身邊的朋友、老師,甚至家人時,看似唯獨自己在和恐懼或緊張的情緒奮戰,也好像只有自己的生活會受到這些情緒左右。但我們從研究中得知,你並不孤單,有這種情況的不只你一人。每年焦慮都會影響許多人的生活,包括年輕人和老年人,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總感覺深受焦慮所苦的人很少見呢?

被教導不要顯示脆弱 我們會隱藏自己的恐懼

在現代文化中,我們總教導自己的孩子不要輕易向外人顯示弱點或痛處。大多數人從學校或從父母身上學到,每當自己感到焦慮或悲傷等負面情緒時,都應該隱藏起來,「裝出勇敢的樣子」,這樣我們就不會「看起來很幼稚」,而且表現得像是我們現有年紀該有的樣子。現在每個人都在社交媒體上向別人展示自己的生活,要讓別人看到自己總是很成功、很快樂的樣子,那股壓力就更大了。

有時候當我們覺得難以向他人展示部分的自己或真實感受,我們就會隱藏自己的恐懼。我們會因為這些糟糕的感覺而感到全然的孤獨,緊接著這些感覺通常會更強烈地控制自己及日後所做的選擇。在你生活的此刻,你之所以感到比身邊的人更焦慮,原因有很多,不過,重要的是要記住,其他人可能更善於隱藏他們的恐懼!

◎我是不是壞掉了?

有些嬰兒會較為敏感,並且對於新的感官知覺和經驗會有不同的反應。心理學家認為,這些嬰兒有一種「焦慮的氣質」,因為他們在接觸新事物時比其他嬰兒更容易心煩意亂,之後需要更長的時間冷靜下來。沒有任何單一基因或因素能決定我們是否會比別人更焦慮,這取決於所有事情結合在一起的方式,從而影響一個複雜的、獨一無二的你。

「不好是沒關係的」 花時間學習理解自己

生物學無法解釋所有事情;或許你運氣很好,一出生就有好的基因,但人生總會給你一些狗屁倒灶的事,讓你苦無辦法或資源應對,徒增壓力。如果你平常就是個冷靜、隨和的人,很少有焦慮的經驗,你仍會有經歷高壓的時期,這時你受威脅的大腦很快變得更加活躍且敏感。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有感覺自己「壞掉了」的時候,這是沒關係的。不好是沒關係的(It’s OK to not be OK)。如果你習慣當一名解決問題的人,那麼這些壓力充滿的時刻,以及自己無法掌控全局的感覺,絕對會對你造成重大打擊,讓你對於自我的一些看法存疑。這種關於如何看待自我的挑戰,會令人更加緊張不安。

大家都知道,我們無法改變身上遺傳而來的基因;然而,我們常提醒自己以及與年輕人:那些讓我們更容易焦慮的基因也可以是種祝福。身為敏感和反應敏捷的人,這種特質不論對你自己或身邊的人都有許多好處,只是需要你花多一點時間去學習和理解你的身體感官知覺和想法,如此你便能找到有效管理它們的方法,感覺更有掌控力。

焦慮不用隱藏,你比想像中更有掌控力

文章選自《沒事的,我的焦慮怪獸》,天下雜誌出版

【延伸閱讀】

當你堅持到撐不住時 可有想過「放棄」可能是積極正向的「選擇」

習慣性討好、迎合他人 該如何重拾自我價值?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95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長期腹痛可得當心,小心恐是腫瘤引起!一名64歲婦女長期有腹痛問題,以為是胃痛導致,直到在肚子摸到硬塊後趕緊就醫,經檢查發現肝臟腫瘤長到15公分,進一步檢查原來因罹患C肝引發肝腫瘤,且已多發性擴散到肺部。臺中慈濟醫院一般外科主任余政展指出,考量經濟許可,因此婦人接受免疫療...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年近60的陳先生最近這一兩年來,總覺腳底小腿發冷、痠麻,奇怪的是,腳毛還會脫落,年輕時小腿毛濃的嚇人,現在卻是光禿一片,日前因為走路疼痛、下肢無力,至復健科就醫,但病情不見好轉,被轉介至心臟科,檢查確診為下肢動脈栓塞。 奇美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黃柏森表示,動脈阻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9)日表示,目前國內口罩產能已大幅提升,為有效追溯口罩來源,實名制口罩政策將進行以下調整:(1)藥局自109年12月31日起、超商等販售通路自110年1月4日起,無論成人口罩或兒童口罩,銷售片數及售價均調整為14天10片40元。(2)實名制口罩將由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9)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境外移入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自緬甸(案720)及印尼(案721)入境。緬甸籍男性 檢疫期滿後自費篩檢確診指揮中心表示,案720為緬甸籍40多歲男性,11月22日來臺工作,持有登機前3日內核酸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防疫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