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照顧精神患者壓力大 沒適時放鬆恐一觸即發

照顧精神患者壓力大 沒適時放鬆恐一觸即發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小麗(化名)家中有年邁雙親,加上父親罹患失調症長達35年,讓她一肩扛起日常照顧和返診的責任,被衛生局列為追蹤關懷的精神病人家屬,但小麗父親病情不穩定,常因精神症狀干擾出現幻聽、妄想等症狀,因而拒絕服藥、情緒易怒,甚至對家人鄰居出現謾罵,讓小麗一度因照顧壓力大,不禁落淚哭泣。

定期治療和關懷服務 降低復發率

根據衛福部統計,截至四月底台南市精神疾病追蹤照護人數為10,621人,其中病情趨於穩定的四級追蹤照護為4,780人,代表近一半精神患者已趨於慢性化,需要穩定就業、就醫及長期安養等持續關懷照護,台南市衛生局和轄區衛生所,透過定期追蹤服藥治療情況及關懷服務,協助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屬,藉由服藥改善及門診追蹤,其復發率低。

照顧精神患者 身心理都得承受壓力

當精神患者病情逐漸慢性化,包括認知功能、自我照顧等能力就會逐漸下降,這時必須依靠家屬照顧及協助;衛生局表示,尤其精神病人在社交互動常出現障礙,加上情緒容易不穩定,家屬照顧精神患者,往往比身障者辛苦,長期照顧下,消耗的不僅是體力,心力更是充滿壓力,甚至得承受外界對於精神疾病的標籤化,精神患者的拒絕治療或突發的暴力行為等問題。

照顧精神患者壓力大 沒適時放鬆恐一觸即發

和家人分工照護 照護者要懂得喘口氣

長期照顧者一旦未處理好身心的壓力,輕者恐罹患憂鬱、焦慮症,嚴重甚至罹患重大精神疾病,因此鼓勵精神疾病照護者,除了可暫時離開照顧工作,適度放鬆自己,也可參加支持團體或講座,和有共同經驗的家屬相互分享,並正視自己情緒,必要時可尋求專業資源和醫療協助,且可和家人一起分工,不要全由自己獨攬照顧的責任。

善用醫療資源 讓照護變得更輕鬆

隨著精神醫療資源越來越進步,除了有精神科醫院、診所等專業醫療協助,目前也有許多提供精神患者的復健場所,像是精神復健機構及精神護理之家等,幫助減緩家屬沉重的照護壓力,懂得善用資源,不僅為了自己,也能一起為精神患者復健做努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324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早餐配奶茶、含糖飲料,學童恐肥胖長不高!董氏基金會調查發現,近4成國小學童天天喝飲料,且最喜歡喝奶茶。營養師表示,奶茶中過量油脂,會妨礙身體吸收鈣質,並加速鈣質流失,恐增加日後罹患骨質疏鬆機率,且過量攝取糖份更會導致身體橫向發展,卻長不高。董氏基金會調查全台50所國小1、2...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左上臂打流感疫苗,右上臂打肺炎鏈球菌疫苗!與流感疫苗一樣,老人、幼童肺炎鏈球菌疫苗也將在10月1日開打,老年人部分則是五年內未曾接種過的75歲以上長者,疾病管制署指出,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可一齊施打,不會影響身體健康。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指出,入秋以來,氣溫逐漸變低,逐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超時工作,日夜輪班,國內住院醫師常被操的不成人形,人力嚴重不足,為此,衛生福利部召開「醫療保健服務業住院醫師適用勞動基準法」會議,提出解決方案,目前傾向由主治醫師一起輪值夜班。不過,今天與會的兒科、婦科等醫學會代表均持反對意見,認為主治醫師年紀較大,平均都在40、50歲以上...

閱讀詳情 »

材料:白背黑木耳(中藥)一兩、紅棗五個、老薑兩片、水五、六碗煮成兩碗,飯前空腹服下,每天服一次連續服最多二十六天,可完全治好,每年服用兩次作為清血保養身體。 白背黑木耳是血管清道夫,此方經多方人士服用後並無副作用且花費不多,均贊不絕口,除心肌梗塞、頸動脈栓塞及輕微中風者、甚至周身酸痛等症狀一經嚐試...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