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熟男當心「小頭」力不從心非更年期! 恐藏更大健康危機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男性「小頭」力不從心,可能潛藏著更大的健康危機。門診就有一名年約50歲熟男,近幾年來,性行為時總是感覺到力不從心,擔心下半身性福而到醫院求診,沒想到醫師一檢查,發現男子並非單純勃起功能障礙,趕緊轉介至心臟內科裝設支架並合併藥物治療之後,才恢復正常性生活。

原來男子就醫後評估,國際勃起功能指標量表只有11分,進一步檢查更發現,下肢循環不好,伴隨骨盆動脈狹窄,腳部長期麻痺水腫,且有高膽固醇及高血糖,本人卻不自知,裝設支架及接受藥物治療後,下肢功能改善,勃起功能指標量表增加至21分。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醫師陳偉傑表示,勃起功能障礙其實是心血管疾病、攝護腺疾病、血脂異常、糖尿病、憂鬱症和高血壓等疾病,最早出現的警訊,影響的不只是性福,若有症狀應及早就醫。

尤其,根據美國男性老化相關研究指出,40歲以上男性高達5成有勃起功能障礙;而台灣40歲至70歲男性,高達52%有功能障礙勃起,其中僅10%尋求治療,求診率偏低。

陳偉傑說,隨著年歲增長,男性會因為睪固酮減少而出現更年期症狀,包括情緒低落、體力變差、性慾低下、勃起功能障礙等,不少人面對勃起功能障礙,往往直覺是年紀大了,而忽略潛藏的疾病。

以心血管疾病為例,陳偉傑指出,血管疾病內皮功能的異常反應,會造成心臟血管疾病和勃起異常,調查顯示,接受繞道手術的男性中,57%先前有勃起障礙,而心肌梗塞的住院男性病患中,也有64%曾有勃起障礙。攝護腺肥大也是類似情況。

醫師建議,若出現勃起功能障礙的症狀,應及早就醫治療,目前臨床上有藥物、低能量體外震波等治療方式,不僅會有較好的生活品質、增加男性的自信心、改善勃起障礙所導致的憂鬱症,更重要的是找出潛藏的健康危機。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港「偷跑」確診台女發病日期曝光了! 說詞反覆在台足跡成謎

日前首相森喜朗來台豁免再開先例! 「當天來回」入境免採檢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X光片呈現黴漿菌感染情況。(圖/好醫師網提供) 優傳媒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發燒、咳嗽是孩童生病時最常見的症狀,5歲陳小妹妹因反覆高燒達40度及劇烈咳嗽,經胸部X光發現有大量肺積水約500cc(相當於1瓶可樂),經插胸管引流胸水,血液及胸水檢驗結果是黴漿菌感染引起大量肺積水,即使入院便使用正...

閱讀詳情 »

萬芳醫院神經內科陳兆煒醫師。(圖/由好醫師網提供) 優傳媒記者游尚智/台北報導失智症可能找上任何人!一位60多歲已退休大學校長連續一段時間發生忘東忘西、剛發生的事情一轉眼就忘了,不停地重複詢問等情形。由於不覺得自己有生病,校長一開始對就診十分抗拒,最後還是在家屬百般勸說下才願意就診;就診後...

閱讀詳情 »

台灣急診的方便性與可近性,在全球首屈一指,卻也出現資源不夠、壅塞問題! 潘若迪、Ruby(盧春如)、日前上緯來《醫次搞定》錄影,潘若迪說自己曾練舞練到左手脫臼,大半夜掛急診:「結果我還沒看到急診醫生,就又來了一個傷勢更嚴重的病人,而且擔架推到一半還壞掉。」潘若迪說自己看不下去,伸出有力的右手一起幫忙...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9月26日是世界避孕日,但國內官方最新調查結果卻顯示,台灣青少年還有一群人不愛戴套,國健署今(26)日公布針對高中、高職及五專學生健康行為調查結果,其中約有近1成的高中(職)、五專學生表示曾發生過性行為,且其中沒有採取避孕措施的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