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燒炭喝酒抗寒取暖?NG行為毋湯喔!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燒炭喝酒抗寒取暖?NG行為毋湯喔!

全台急凍,各縣市猝死、中風、車禍,取暖不當造成火警、燒燙傷及一氧化碳中毒等事件層出不窮;民眾為了達到抗寒目的,選擇各種方式保暖、取暖;但是,警消、醫師警告,不當抗寒取暖的NG行為,反而容易被高溫燙傷、低溫燙傷,甚至引發火警而造成憾事。
 
抗寒取暖方式除傳統燒炭外,還有橡膠熱水袋、不鏽鋼水龜、煤油懷爐、電暖爐、電暖扇、電熱毯、電熱水袋、暖暖包、暖暖蛋等,甚至有些民眾獨闢蹊徑,用吹風機、喝酒等方式取暖。
 
糖尿病患用暖暖包、臥床病人躺電熱毯 慎防低溫燙傷
彰化基督教醫院急診暨重症醫學部副主任謝貝尤醫師表示,常見保暖的NG行為包括在密閉空間下燒炭、點蠟燭,可能就會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也因為有明火,也會很容易造成火災;一般認為喝酒好像可以暖身,但其實也不是很適當,喝酒會讓身體發熱是因為皮膚的微血管會充血,但其實血液是離開身體器官的,反而會讓核心體溫下降,可能甚至造成低體溫,尤其是在外喝酒宿醉,反而會更危險。
 
使用電器產品如電毯、暖爐或暖暖蛋,長時間接觸皮膚,也有可能會燙傷,尤其是老人家、嬰幼兒表達能力不好,或是糖尿病患神經病變,對於冷熱感覺比較不敏感,也有可能這樣長時間的接觸,造成燙傷而不自知,而中風患者無力翻身,躺電熱毯也是長時間接觸,也會造成低溫燙傷。
 
坊間較常見民眾用暖暖包取暖,謝貝尤提醒,拆開後輕輕搖晃,讓裡面化學物質起作用,使用時儘量避免長時間接觸皮膚,可在外層包一層毛巾或厚布再使用,可以放在口袋裡,睡覺時別放在被子裡面,避免忘記而造成長時間的低溫燙傷。 

早上起床先暖身 披件保暖衣物再離開被窩
暖暖包、熱水袋這種看似沒有殺傷力的發熱器具,其實一樣會造成低溫燙傷,大約45℃以上溫度,長時間接觸半小時以上,就可能會有燙傷的情形;另泡澡機、泡腳機,就可能會有「溫水煮青蛙」的情況,所以務必要小心。冬天泡湯也要注意時間不要太久、適時的補充水分,避免體液流失太多,不然可能會有暈眩症、姿勢性低血壓而暈倒的情形。
 
老人、心血管疾病及三高族群起床應先暖身,或穿一件比較保暖的衣物,再從被窩裡出來,也可以考慮戴帽子、圍圍巾,或是穿比較高領的衣服,避免氣管、血管容易收縮引起不適,一些機能性衣物,像是發熱衣、羽絨衣或羊毛衣,都可以考慮做多層次的穿搭,比較保暖的效果;手腳容易冰冷的人,可以戴手套、穿比較厚的襪子。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琪拉編譯 每個週間,達比傑克都會從他在布魯克林的家騎約24公里的距離,到哥倫比亞大學的辦公室工作。這位42歲的環境健康學院的助理教授並非一般的通勤族,他騎腳踏車時都有配帶記錄器,紀錄一路上他吸進了多少空氣,還有沿路的空氣品質如何。他正在從事一個為期五年的實驗,想要瞭解騎腳踏車時,...

閱讀詳情 »

當少女第一次來月經時,就代表青春期正式到來。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林坤沂醫師表示,少女初潮年齡落在10至18歲都算正常,但若超過18歲仍無月經,則應盡快就診檢查。  少女第一次來月經稱為月經初潮,這是青春期到來的重要標誌之一。少女初潮的年齡不盡相同,可以早在10~12歲,也可以晚到16~18...

閱讀詳情 »

文.蔡武穆 益生菌可改善腸道消化、便秘、過敏症狀眾所皆知,但用來調控精神情緒呢?由陽明大學蔡英傑教授領軍的益生菌研發團隊,全球首創將益生菌用於精神領域,名為「PS128快樂益生菌」,用以舒緩情緒低落及精神壓力,也用於舒緩憂鬱症及自閉症症狀,目前後兩者已進入人體臨床實驗,其中自閉症的人體臨床實驗已收案...

閱讀詳情 »

豔陽高照,外出時除了皮膚防曬,眼睛防曬也不容忽視!新竹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醫師表示,夏天的日照時間長、強度高,容易對眼睛內外都造成傷害,所謂眼外指的是眼睛外部的角膜和結膜,眼內則是水晶體和黃斑部,尤其光線對眼內造成的傷害往往不可逆,恐加速黃斑部病變、白內障等問題發生,值得多加留意!  夏日外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