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生活中14個致癌因素

生活中14個致癌因素

生活中可能引起人類致癌的因素很多,但哪種風險更大,一直沒有很量化的數據。不過近日,美國《悅己》雜誌邀請了多位癌症專家,以10分制給各種癌症風險因素打了個分。這些專家包括:安德森癌症中心癌症預防中心主任特雷澤·貝弗斯博士,紐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腫瘤外科專家黛博拉·卡普科博士,莫菲特癌症中心及研究所專家喬納森·蘭卡斯特博士以及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癌症中心主任彼得·謝爾茨博士等。

吸煙:9.5分。吸煙與80%的美國女性肺癌有關,它還會增加子宮癌、胰腺癌、腎癌和口腔癌危險。

年齡:8.9分。55歲以上人群佔確診癌症病例的77%。人體細胞衰老與不良行為及外部環境都會增加癌症危險。

 

日曬:8.9分。65%的致命皮膚癌黑素瘤與日曬直接相關。

遺傳因素:7.8分。只有5%-10%的癌症具有遺傳性。

 

性傳播疾病:7.4分。人乳頭瘤病毒和乙肝,與某些癌症有關

肥胖症:6.6分。肥胖會提高體內多種激素水準,為癌症提供溫床。

 

飲酒:5.6分。每天一杯酒會增加乳腺癌危險,酗酒更危險。

飲食:5.3分。紅肉和加工肉食會增加結腸癌危險。甜飲料會增加肥胖症幾率,從而增加癌症風險。

 

不運動:5.0分。經常運動可降低腸癌、乳腺癌、肺癌及子宮內膜癌風險。建議每週適度運動150分鐘或高強度運動75分鐘。

避孕藥:4.3分。含雌激素的避孕藥會加重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風險。停止服用避孕藥,其致癌危險會隨之下降。

 

輻射:3.5分。生活中到處都有輻射,輻射較強的醫學檢查危險性更大,但必要檢查不可少。

壓力:1.3分。長期壓力會影響到免疫系統和DNA修復,不利癌症預防。

 

手機:1.1分。近距離打手機損健康,手機免提可能更有助於防癌。

雙酚A:1.0分。多項動物實驗表明雙酚A(多含于塑膠製品中)會增加癌症危險,因此最好避免接觸。

 

甜味劑:0分。沒有確切證據表明人工甜味劑會致癌。

咖啡因:0分。早餐喝咖啡其實可降低基底細胞癌危險。

止汗藥:0分。止汗藥致癌純屬謠傳。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馬姍妤/台北報導】許多人以為喝酒、感染肝炎才會引發肝病、肝硬化,但研究發現,國內非酒精性脂肪肝者盛行率竟已高達3成3,雖沒飲酒,卻因「過重、肥胖」等代謝問題,造成脂肪堆積在肝臟,嚴重威脅健康。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舉辦年會,邀請7位國內專家學者研討分享「脂肪肝與肥胖研究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半夜睡覺咳不停,睡眠品質大打折扣,工作效率大降,看耳鼻喉科卻找無原因,小心是非典型症狀的胃食道逆流!臨床上就有胃食道逆流合併鼻涕倒流患者,常因咳嗽掛急診,打針吃藥無效;經中西醫整合醫師楊龍駿以針灸療法,用頭皮針搭配耳針與穴位注射,使胃食道逆流改善率達9成以上。胃食道逆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衛生福利部陳時中部長在成大醫學院,以「健康前景,集眾創福」主題,向師生演講,說明衛福部當前3大政策主軸方向,包括:優化醫療環境、發展長期照護、完善社會福利,他期待公私協力、相互合作、集結眾人力量,來共創衛福的願景。 談出未來職場力  學生作為生涯規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阮綜合醫院是台灣最早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的醫院,約在近三十年前,即已率先完成首例腹腔鏡膽囊切除病例。之所以需要切除膽囊,主要是出現結石、息肉、肌腺瘤、急性膽囊炎等症狀。生活中,若出現上腹痛、脹氣,尤其是餐後脹氣,經胃鏡檢查並未發現問題,或服用胃藥也未見好轉,便要懷疑是膽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