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生活作息混亂 吃宵夜也可能損記憶

生活作息混亂 吃宵夜也可能損記憶

熬夜上網讓你缺乏睡眠,會有增加心臟病與糖尿病的風險;熬夜吃宵夜等夜間活動打亂了人體適應自然的作息,還可能造成記憶缺損。而一般常聽說補充維生素B群可以防止記憶缺損甚至預防阿茲海默症,但有研究發現似乎並不有效。

吃宵夜有損記憶?

一項發表在美國神經科學會第44屆年會的研究指出,小鼠實驗中在晚上該是睡覺的時間進食,小鼠的記憶出現缺損情形,這些吃宵夜的小鼠,記憶力比沒有吃宵夜的小鼠差,就算他們的進食量與睡眠時數都相同。研究團隊將研究用的小鼠分成兩組,一組維持牠們自然的生活作息:晝伏夜出,並在晚上才餵食牠們;另一組則在白天睡眠期間就供給食物,由於小鼠適應力強,牠們很快就學會在原本該睡覺的時間出來吃「宵夜」,但相對地,牠們睡覺的時間也跟著改變。

記憶實驗部份,他們先把小鼠放在一個大盒子中,盒子裡有AB兩個物件,小鼠可以自由去探索瞭解這兩個物件。當更改了部份小鼠的進食時間後,他們將小鼠又放回盒子中,但是把A物件換成C,藉此觀察小鼠對新舊兩物件的熟悉度,也就是說,小鼠有沒有記住原來的舊物件B。結果發現,宵夜組的小鼠花了比正常組更多時間探索物件B,代表牠們對物件B並不熟悉,也就是說,牠們的記憶力有受損。

另一個實驗的主題是面對恐懼。研究團隊將兩組小鼠放在一個會讓牠們感到害怕的地方,這時牠們會停留在原地不動。然而之後當研究者重覆這個動作時,發現宵夜組小鼠嚇得不敢動的情形比較少,這說明牠們並沒有記住先前那種害怕的感覺。最後牠們又實驗了學習能力的部份,發現宵夜組小鼠的學習速度明顯較慢。

研究主筆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科學博士Christopher Colwell表示,動物都有適應大自然的「晝夜節律」,但現代社會生活讓人類的活動大幅延後到深夜,將會擾亂晝夜節律。而在小鼠實驗中,已經可以明確發現晝夜節律被打亂,就會損傷記憶;雖然這不代表人類一定也是一樣的結果,但晝夜節律對認知功能的影響值得持續關注。

維生素B無助記憶?

另一項研究則指出,補充維生素B群對記憶缺損乃至於阿茲海默症並無什麼幫助。在這項研究中,研究者找了三千位受試者,平均年齡約74歲,其中一組服用葉酸(維生素B9)及維生素B12兩年時間,另外一組則僅吃安慰劑。他們本身都身體健康,同時本來也沒有缺乏維生素的問題,但血液中的高半胱胺酸含量都很高。高半胱胺酸被認為是與記憶缺損及阿茲海默症有關連,由於葉酸與維生素B12可以降低高半胱胺酸含量,所以研究團隊假設服用這兩種維生素將可降低記憶缺損及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接著進行大腦認知功能相關的測驗,包括注意力與記憶能力等,尤其是工具性記憶,這是人們是否能應付每日生活所需的相關條件。結果發現,維生素組的高半胱胺酸含量確實有降低,但是進行測驗兩組分數沒有什麼差別,這代表補充B群並沒有影響到人們的認知表現。

不過研究團隊認為,因為受試者本身是健康的,因此B群在他們身上的影響,有可能不比已經有認知問題的人顯著,另一方面,B群對腦部的影響也許不會從認知測驗表現出來,如果透過腦部掃瞄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這項研究刊登在「神經內科」(Neurology)雜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8438

相關推薦

每天進行烹煮食物,肯定有很多浪費,而早在14年英國的一家餐廳竟然想出回收其他酒店的廢棄食材,進行烹飪供給顧客食用。到底有多少人去食用,我們無法預測。但是我們平時在家也可以將很多被浪費的食材進行回收了利用,很多時候這些食材的養生價值更高,屬於延年益壽的佳品。現在小編就帶你一同探究這些“廢物...

閱讀詳情 »

以下圖源:via 其實除了韓國人以外,日本人、德國人以及很多歐洲國家女性,都會在XX期喝冰水。她們不忌諱“涼”但是也不會肚子疼嗎,不會對身體有傷害嗎? 關於這個問題,有很多種原因和看法: 韓國飲食中包括了大量驅寒食材 泡菜、大醬、辣椒、蘇子葉、薑等等,這些是一道天然驅寒的胃...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 1 2 3 多吃生活“小零食” 健康又養生~現代人與其大吃大喝,不如每天堅持吃些“零食”來捍衛健康的堡壘。 紅棗抗過敏 每天吃2個紅棗補血,人人皆知,但紅棗的抗過敏作用,常被人們忽視。現在很多人是過敏體質,容易出現過敏性鼻炎、哮喘...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可能是肝火旺的緣故吧,從小一上火就很容易口腔潰瘍,這看起來小小不起眼的毛病,一旦發作可真是要命。 為了根治,各種各樣的噴劑、貼片、維生素丸、牙膏用了不計其數,但也都只是一時之效,總是開始的時候很有效,可時間一長就產生了抗藥性,本來貼一片就能好,貼過幾次後貼兩片也沒什麼作用了,而且據說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