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生病吃健康食品 病情竟會?!?!?!

生病吃健康食品 病情竟會?!?!?!(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怎麼連健康食品認證標章都出問題!」這是眾多人在國內第一支獲得與減重相關的產品「綠膳纖」,出事後的第一個反應,就連代言人陶晶瑩也大感意外,在臉書吐苦水,「產品有拿到認證,證明通過重重考驗,怎知會發生這種事」,讓人不禁質疑,這俗稱小綠人的健康食品認證標章,公信力是否不足?在審查方面,是不是有漏洞?法規面是否需要再補足?

在事發的第一時間,《優活》記者去電給多位醫療人士以及食品藥物管理署相關人員,進行訪談彙整,發現健康食品認證,在食品宣稱功效之中,有極大的模糊灰色地帶,且自廠商通過認證之後,政府竟然幾乎事後不理,對於廠商的品質監控、產品有效成分含量等,並未嚴密的進行控管,讓這小綠人標章,很可能淪為替廠商背書的工具!

疑點一/廣告有漏洞可鑽 食品禁忌廠商卻輕輕帶過?

觀察近年來的健康食品風氣,倘若廠商拿到健康食品認證,無非強力播送,在廣告中特別強調,「獲得國家健康認證」,好吸引消費者目光,推升銷售力道,然而,在政府的允許之下,健康食品所能宣稱的功效,例如,調節血糖、調節血脂,甚至是護肝等等,宛如大開方便之門,可以讓廠商肆無忌憚的遊走藥品與食品之間的模糊地帶。

「廠商在通過認證後,往往將功效過度延伸,」藥害救濟基金會藥劑師紀美琴同意,許多人都誤認食品對身體不會產生任何危害,但事實上食品還是有些禁忌,廠商往往對這些禁忌閉口不談,或是功效寫得張揚,但禁忌的字眼,卻是顯得簡陋含糊,很可能在無形之間,造成人體負擔。紀美琴說,這的確是政府法規的不足,如果食品通過認證後,卻沒有進行廣告規範,就會衍生問題。

以雞精為例,近期《優活》大篇幅報導雞精龍頭廠商,在獲得健康食品認證後的廣告行為,以及健康憂慮,不難發現,其包裝上產品使用建議為「每天飲用兩瓶,且長期飲用可達保健功效」,但多位醫師或營養師,皆「沒人讚同」此種用法,反而還可能加重腎臟負擔,且對於痛風、腎疾病患者,雞精恐造成莫大傷害,怎沒看見廠商提出警告?

疑點二/食品得以宣稱功效 誤導病患用藥

「很多人把健康食品當藥品食用,」長庚毒物科醫師顏宗海觀察,因政府容許宣稱功效,讓很多民眾,誤認健康食品也可以當藥來用,進而延誤病情,他說,容許宣稱「調節血壓」,一堆高血壓患者不吃藥,反而去吃這些食品,又,容許宣稱「調節血糖」,一堆糖尿病友,會把治療希望寄託在這些食品上,他強調,食品不是藥品,非常不贊成食品也能宣稱功效,很可能誤導民眾用藥觀念,恐怕使病情惡化。

疑點三/事後查廠不嚴謹 難保證往後產品品質

至於這些求得認證的廠商,通過嚴密的審查後,包括,研究資料必須齊全,還需接受「健康食品審議小組」的審查,然而,通過之後的品質控管呢?食藥署食品組簡任技正王慧英指出,「查廠至少每兩年會輪到一次」,當然也有一年一次,或是半年都有。

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博士謝明哲坦言,前端審核機制雖嚴謹,但認證過關後,因政府人力不足,很可能導致控管不嚴謹,甚至一開始廠商給的樣本有效成分都通過,但之後所生產出的產品,就很難保證有效成分到底足不足夠,這部分還是要靠廠商的良心自主管理。食藥署食品組長潘志寬說,對於事後的查廠,以及品質的控管,食藥署都有相關的規劃。

綜觀食品認證標章的漏洞,以及法規上的不足,都可能讓政府原先促進國人健康的美意大打折扣,加上通過認證後「查廠」時間間隔太久,讓廠商有漏洞可鑽,使小綠人金字招牌有黯淡失色的風險,恐淪為第二個GMP標章。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據衛福部統計,心臟病光在去年就奪走1萬9千多條命,平均每27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而造成心臟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急性心肌梗塞,依據近5年健保住院資料分析,急性心肌梗塞發生率,男性有上升趨勢,且發生率是女性的2.8倍以上;在年齡部分,40...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 1 2 我們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好好洗一次澡。很多人都會買很多保養品來使自己看起來整潔又整齊。 雖然大家每天都在洗澡,可還是覺得身體不舒服,而且還癢癢的,這可能是因為身體最髒的部分被你忽略了! 美國《預防》雜誌刊文指出,人體有4個地方最髒。 1.頭皮 研究發現,每平方厘米的...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疲倦、想睡覺又怕冷,可不是體質虛,當心是甲狀腺功能異常!一名36歲的女性,無慢性疾病,但容易疲倦,且比其他人怕冷,就醫驗血發現,甲狀腺功能偏低,醫師進一步詢問,她才坦承曾服用過甲狀腺素補充治療,後來驗血正常,她以為甲狀腺問題已經好了,未再定期回診,導致甲狀腺功能異...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整理報導)為了姣好的身材,有不少人都會想盡辦法減重,不論是透過偏方、計算卡路里、吞減肥藥還是節食,只要聽說有效都會嘗試一番,但你是否曾聽說過「明明身高體重就差不多,為什麼看起來就是比較?」這句話,這是因為在減重時,人往往都會陷入數字的迷思,但其實減重的根源在於體脂上。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