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產後感染發燒莫輕忽,嚴重恐引發敗血症!!傷口防感染2要點是...?

產後感染發燒莫輕忽,嚴重恐引發敗血症!!傷口防感染2要點是...?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產婦們注意,生產完不僅坐月子重要,也要當心傷口感染引發產褥熱,嚴重可能會導致敗血症,不可不慎!醫師解釋,產褥熱是生產後的發燒症狀,通常發生在產後24小時到產後10天,產婦生產24小時後可能有發燒情形,只要其中有2天以上口溫超過38℃以上就是。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婦產科吳依誠醫師說,產褥熱的危險因素有下列6項,包括陰道檢查過多,導致陰道曝露時間過長,破水時間過長,生產時間過長,絨毛膜羊膜炎,剖腹產,會陰剪開及生產的裂傷,以及出血,都可能讓細菌伺機而動。

症狀有發燒,畏寒不適,食慾不振,腹痛。物理檢查包括下腹壓痛和子宮壓痛。常見感染為傷口感染和子宮內膜炎,泌尿道感染,乳腺炎及肺炎。需要進行檢查治療。

是否為乳腺炎 發燒超過38℃可辨別

以乳腺炎來說,常在授乳期,乳頭受傷有裂縫,而造成感染,病源菌通常由嬰兒傳來,最常見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臨床症狀常見於產後第2及第3週,症狀包括發燒高至39~40.6℃,畏寒、食慾不振、頭痛,乳房則可見紅腫、壓痛、硬結,乳頭可見裂縫。

此外,因為漲奶所發生的發燒,很少會燒到38℃,通常一、兩天就會退燒。但乳房某一部份發生紅、腫、痛,可能是乳腺發炎,則必須治療,可以使用抗生素,嚴重時採取手術引流。

若是會陰傷口發炎或傷口引起子宮內膜層發炎,也會引起發燒。至於自然產傷口處理的方式:如發炎可在會陰部塗抹藥膏。若恢復較慢或傷口較大,可搭配盆浴使用,以促進血液循環及傷口恢復。此外,若傷口有紅腫就要到醫院檢查。

保持乾燥少碰水 傷口防感染2要點

而剖腹產傷口最好在10天內不要碰水,傷口保持乾燥。若是因為子宮內膜炎所引起,通常是生產時破水太久或經常內診而造成感染,通常可使用抗生素治療。因此若要預防產後傷口感染而引起發燒,吳醫師建議落實以下2方法預防:

1)產後2、3週內每次如廁完畢,建議灌洗會陰部,最好大小便完都灌洗,倘若會陰部沒有傷口或傷口較小,則可詢問醫師是否仍要灌洗。
2)產後傷口應盡量保持乾燥,不要碰水。惡露排出期間,應勤換衛生棉墊,以免細菌孳生。產後2、3週內的惡露量較多,此階段建議不要溫水坐浴。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 67歲林先生兩年前車禍腦幹出血,曾氣切治療,今年肺部感染發炎有氣喘症狀,呼吸急促還出現異常的哮鳴,臺中慈濟醫院胸腔內科醫師邱國樑使用內視鏡經口察看,發覺呼吸道接近聲帶位置異常狹窄,氣管通道剩不到百分之十。原因是曾氣切的氣管疤痕長滿肉芽組織,阻塞呼吸道。邱醫師採用支...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 不少學童在暑假開學後,視力檢查時發現近視加深了,如果孩子已有近視,要注意使用3C產品的頻率之外,除了可選擇點散瞳劑讓睫狀肌放鬆,達到矯正近視的效果外,也可以選擇配戴「角膜塑型片」。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夏寧憶表示,台灣為近視王國,盛行率逐年攀高。其實戴眼鏡...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 一般人應該都曾聽過看了不該看的東西、偷看別人洗澡會長「針眼」,但其實針眼又稱麥粒腫,其實是ㄧ種類似毛囊發炎,如同皮膚會出現青春痘,也是毛囊炎。麥粒腫多因皮脂腺阻塞造成細菌繁殖感染,細菌因而開始滋生,在眼瞼部位的皮脂腺,其包含麥氏腺(瞼板腺)、蔡氏腺和莫氏腺(睫毛毛...

閱讀詳情 »

近日一個《英國醫學期刊》(BMJ)的發表,研究人員針對超過10萬名法國成年人進行調查分析,將飲用含糖飲料頻率與罹患特定癌症的風險增加值進行研究。結果顯示,飲用含糖飲料與所有癌症與乳腺癌的風險存在顯著相關性,令人驚訝的是,即便民眾飲用的是純果汁,且每日飲用量僅在100毫升(容量約合1罐養樂多)左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