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用眼過度只吃「葉黃素」不夠? 醫師點名10大護眼食物!

用眼過度只吃「葉黃素」不夠? 醫師點名10大護眼食物!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現代人經常用眼過度、視力疲勞,補充「葉黃素」也成為一陣風潮。新北市立聯合醫院眼科主任陳昱安醫師表示,眼部細胞所需的養分,除了葉黃素外,「玉米黃素」也同等重要。人體眼部中的「黃斑部」,是眼部細胞最密集的區域,其中有二種重要成分,其一是民眾熟知的「葉黃素」,第二則是「玉米黃素」,兩者皆屬於類胡蘿蔔素,對於修復黃斑部細胞、視網膜細胞有一定作用。

陳昱安醫師解釋,葉黃素與玉米黃素都有「抗氧化劑」的特性。隨著年紀增長,人體器官容易因氧化作用而逐漸老化,因此,補充葉黃素與玉米黃素,能起到保護視網膜與預防黃斑部病變的目的。

葉黃素該從哪些管道攝取?一天要攝取多少劑量才足夠?

陳昱安醫師表示,人體無法自行製造葉黃素與玉米黃素,必須從食物中攝取。但眼部細胞在運作的過程中,會需要消耗這些類胡蘿蔔素進行代謝。
陳昱安醫師提醒,需長時間注視螢幕、眼睛疲勞者,或生活習慣不佳、經常過度用眼者,在日常生活中需攝取足夠的葉黃素與玉米黃素。攝取不足,缺乏對眼部有益的營養成分,可能造成眼力衰退快速、近視加深,引發相關眼部疾病。
陳昱安醫師以目前最新研究建議民眾,一天應攝取10-15毫克的葉黃素,才能達到眼部保健的效果,若攝取超過30毫克以上,人體便無法進行吸收。另外,美國知名大型保健研究「AREDS2」則建議,一天補充10毫克的葉黃素,並搭配2毫克的玉米黃素,是目前最標準的「黃金比例」,10:2的劑量比例可預防黃斑部病變。







至於如何挑選葉黃素種類?陳昱安醫師表示,大部份的葉黃素分為「脂溶性」與「游離性」。市售的葉黃素產品大多為脂溶性葉黃素;而游離性葉黃素較容易為人體所吸收,但價格相對昂貴。

攝取哪些食物可補充葉黃素? 每天吃「一顆蛋」就足夠?

陳昱安醫師表示,「深綠色蔬菜」是良好的葉黃素補充來源,如青花椰、菠菜、青椒、豌豆、櫛瓜等食物。另外,玉米、南瓜、紅蘿蔔等紅、黃色食物,同樣能達到補充葉黃素的效果。若平時蔬菜攝取量不足,也可多吃柳橙、奇異果等水果補充。
網路盛行「每天吃雞蛋就吃夠葉黃素」的說法是否為真?陳昱安醫師提醒,每天吃一粒雞蛋,未必能同時完整攝取葉黃素與玉米黃素,在飲食上建議還是以「均衡且全面」為首要目標,切勿偏食、或過量攝取特定食物,容易導致身體所需的養分失衡、對健康而言不見得有益。


用眼過度只吃「葉黃素」不夠? 醫師點名10大護眼食物!

蝦紅素可幫助視網膜血流?  吃「蝦殼類」食物補充有用嗎?

陳昱安醫師解釋,「蝦紅素」為人類從蝦子、龍蝦等海鮮所分離出的物質,在結構上亦屬於類胡蘿蔔素的一種,構造與葉黃素、玉米黃素雷同。目前研究顯示,蝦紅素在人體中無法偵測出有效的科學劑量,也無法透過人體自行製造。
陳昱安醫師表示,目前所進行的小規模動物實驗中,透過補充蝦紅素,的確可使動物視網膜的血流恢復;不過與人類攝取葉黃素、玉米黃素以幫助視網膜及黃斑部細胞的代謝作用,兩者機轉並不相同。補充蝦紅素是否對人類的視網膜血管有益,尚未經大型研究證實。
陳昱安醫師認為,蝦紅素是人工提煉物質,如果以攝取海鮮食物補充蝦紅素,可能會吃下太過量的海鮮,應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選擇營養補充品。此外,本身對海鮮過敏、有自體免疫疾病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劑等族群,應避免過量攝取蝦紅素,引發相關過敏症狀。 

(文章授權提供/潮健康)








 


【延伸閱讀】

吃葉黃素護眼? 5個常見錯誤觀念

幫眼睛防曬 非吃葉黃素不可嗎?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49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日一名知名女星因罹患子宮肌腺症,連續多天在非經期內大量出血造成嚴重貧血,擔心有昏倒危險,因此緊急入院處理。知名婦幼診所韓健明醫師表示,子宮肌腺症一旦拖延,恐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臨床上曾有一位45歲的患者阿珮(化名),長時間飽受經痛及經血過多所苦,多年來每個月都需前往醫院...

閱讀詳情 »

24節氣調理手冊--12月 身心的時令變化 節氣 大雪:7日左右 冬至:22日左右 當季特徵 為年假做準備〈繁忙期〉、初雪、尾牙、聖誕節、工作收尾、返鄉 整體傾向 繁忙期的壓力、暴飲暴食、睡眠不足、焦躁感   撐到年假就好,先假裝聽不見身體的哀號 一如「師走」這個別稱,年關將至的十二月工作...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防疫期間許多人在家工作,很少外出,夫妻親密機會增多,以為有助於做人,卻緩不濟急!內政部統計數字顯示,迄10月底,出生人數累計12萬5636人,預估今(2021)年新生兒人數恐跌破16萬大關,生育醫學會調查發現,造成國人不敢生的關鍵在於「買不起房,沒辦法給孩子一個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75歲老翁,日前至醫院健康檢查時,發現罹患攝護腺癌,在經過手術及荷爾蒙治療後,PSA指數有明顯降低,但術後幾個月,發現指數又再度升高,可是還未轉移至其他部位稱作『非轉移去勢抗性攝護腺癌』,在與醫師討論後,老翁決定使用新型抗荷爾蒙口服藥物治療,目前病情相當穩定。攝護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