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男大生竟尿出菜渣 原來是克隆氏症惹禍

男大生竟尿出菜渣 原來是克隆氏症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一名男大生上學時,頻繁拉肚子,起初不以為意,後來竟嚴重到食不下嚥、癱軟臥床、無法上學,體重爆瘦成48公斤,後來膀胱也長出廔管,小便竟尿出菜渣,家人才驚覺不對勁,四處求醫,最後進一步檢查才確診為「克隆氏症」,幸好男大生後來在切除30公分小腸、裝設肛門造口和加上使用生物製劑,病情獲得穩定控制,不僅完成大學課業,目前更在保險業中闖出一片天。

發炎性腸道疾病易誤診 提升認知警覺性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吳登強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為腸道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與錯誤識別所引起,依發炎分佈、形態和侵犯腸壁的程度,可分為「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主要症狀為腹痛、腹瀉,容易與大腸激躁症混淆,因此常被患者忽略,甚至連第一線內科和家醫科醫師的認知較不足,導致大部分患者就醫一年多後才確診,且確診時小腸往往已經潰爛一大半。

吳登強副院長進一步表示,早期國內發炎性腸道疾病病例相當少,但根據健保署資料,目前國內領有重大傷病卡的克隆氏症患者約1278人,潰瘍性結腸炎患者2944人,顯示近幾年確診人數越來越多,且預估在10至20年之後,全國發炎性腸道疾病病患將高達幾十萬人,盛行率直追歐美國家,因此,專科醫師和民眾對疾病的認知和警覺性皆要提高,這是相當重要的。

克隆氏症生物製劑昂貴 盼健保署放寬給付規定

每年5月19日是「世界發炎性腸道疾病日」,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和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病友會共同響應,透過病例分享,幫助更多民眾和病友家屬瞭解疾病和管理疾病,隨著國內發炎性腸道患者增加,也期盼健保署能放寬生物製劑的給付規定,以幫助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

病友在分享時提到,健保針對克隆氏症的生物製劑雖有給付,但健保僅給付54週,病情穩定後即會取消,直到下次病況又惡化才有機會重新申請,不過克隆氏症在自體免疫疾病中屬於病程進展快速的疾病,倘若少了一針,恐怕在未來的治療又會更艱辛,患者通常怕病況急轉直下,只好長期自費施打生物製劑,以維持病況穩定,昂貴的藥費對病友及家屬是一大負擔,期盼健保能發揮保障弱勢的功能,陪伴病友走出難關。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28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經濟學人智庫16日公布罕見疾病白皮書,針對亞太區五國經濟體的罕見疾病照護進行研究,揭示改善罕病治療三方向。罕見疾病基金會共同創辦人曾敏傑表示,希望能有更多國家政策的推動,提升罕見疾病整體照護和生活品質。亞太跨國比較研究 台灣醫療人員罕病定義認知高經濟學人智庫公布第一個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太太有可能對先生的精蟲產生免疫反應而引發抗體,甚至先生自己也會對自己的精蟲產生抗體,更糟糕的是,當夫妻同時都對精蟲產生抗體,那懷孕一事更是難上加難了!不孕9年的患者鄭小姐與先生兩人同時都有抗精蟲抗體,即一般俗稱「精卵互斥」,雖做過試管但未成功,後求助中醫診所院長林襄穎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運動風氣盛行,路跑風潮正夯,就算沒參加過路跑活動,也對這個詞彙耳熟能詳,但,你聽過「路溜」嗎?「路溜」就是─穿著直排輪,在馬路上溜。《善耕365公益媒合平台》近期接觸一位夢想家—,他是直排輪教練小龍,他用自己的方式與台灣這塊土地交流,引領許多孩子走向戶外,體驗台灣美麗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對於長時間坐著工作、少喝水的女性上班族來說,隨身包包裡常備著浣腸劑,因為便秘纏身,必須透過外物刺激才能擁有「暢快」人生,不過醫師提醒,長期使用浣腸劑恐會成癮,且越用效果可能越差。 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孫文俊指出,臨床便秘定義以時間為指標,超過3天以上沒排便,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