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男嬰出生僅兩小時 腸病毒轉重症亡

男嬰出生僅兩小時 腸病毒轉重症亡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新北市三峽區一名新生男嬰,五月二十七日出生時出現瀰散性血管內凝血、心肺衰竭、肺出血等症狀,經急救仍在兩小時後因多重器官衰竭死亡。此消息一出,嚇壞了不少新手媽媽,更難過於這脆弱的小生命,來到世界上僅兩個小時。

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詹珮君指出,目前台灣已盡日台灣腸病毒之高峰期,而學齡前的嬰幼兒都是腸病毒的高危險群,腸病毒一旦轉為重症,致死率相對提高。醫師表示,父母、照護者多將防疫工作之注意力放在「嬰幼兒」身上,但其實準媽媽們也應注意自身狀況,建議於產前14天至分娩前後,應盡量避免接觸腸病毒病患,若有發燒、上呼吸道感染、腹瀉、肋肌痛等症狀,應盡速就醫,並與嬰幼兒採取隔離,降低嬰幼兒感染風險。

醫師解釋,腸病毒的致死關鍵是「器官衰竭」,而此案例是因嬰兒出生後,旋即出現瀰漫性血管內凝血不全症、肺水腫、肺出血、多發性器官衰竭、血小板下降等症狀,經急救仍於2小時後不幸死亡,經檢驗確定感染克沙奇A16型腸病毒。

調查發現,母親在分娩前曾有咳嗽、喉嚨有痰等症狀。對此,詹珮君醫師解釋,因大多數成人感染者沒有症狀或僅有類似感冒的症狀,不容易察覺及預防,故容易成為潛在傳染源,因此,準媽媽們也應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等衛生習慣,避免病毒上身。

詹珮君醫師表示,當家中嬰幼兒出現發燒等疑似腸病毒症狀時,照護者可注意病患是否有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醫院接受適當治療,以掌握黃金治療期。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1650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未滿3歲的呈呈(化名),因腹痛至急診入院,由於呈呈的症狀合併黃疸並疑似腹部腫塊,經腹部電腦斷層掃描後,確診為「膽道囊腫」,隨後也順利以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切除囊腫並完成重建,成為全台第一例3歲以下、15公斤以下,以達文西機械手臂成功完成手術的個案。 不處理恐有膽管癌化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10歲陳小弟患有過敏性鼻炎,季節變化時容易打噴嚏、流鼻水、咽癢咳嗽。上個月因肺炎住院,出院後雖已無發燒,但仍咳嗽,嚴重時咳嗽之後引發嘔吐、胸悶痛,清晨咳嗽較嚴重。經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小兒過敏中西醫合療」門診治療後,上述症狀已獲得大大改善。 1/3孩童是過敏兒 臺南市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大學學測即將在明年一月中登場,隨著時間逼近,考生及家長的情緒也跟著緊張起來,卻也因此作息大亂、飲食不正常,進而引發疲勞、消化不良、抵抗力減弱等健康問題。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兒科主任楊成湛建議考生除了可先試著調整心理狀況以平常心面對考試,也可從飲食習慣、藥膳食療到簡易穴位...

閱讀詳情 »

() 由於網路的發達,不時有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治療模式的質疑或是偏頗,不正確渲染的報導,又有團體在全世界針對ADHD及精神醫療的攻擊,這些在過去10、20年對世界各國的影響漸漸的減少,但卻在臺灣愈加盛行。 用藥受到質疑 生平第一次和立法委員互動,要從今年4月初說起。當時收到賴理事長的訊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