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異位性皮膚炎抓破皮還是癢 病情控制量化有利醫病溝通

異位性皮膚炎抓破皮還是癢 病情控制量化有利醫病溝通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23歲阿俊從小就是過敏兒,患有重度異位性皮膚炎,長大後,病況更加嚴重,高中時癢到睡不著,抓到破皮,床單上血跡斑斑,出社會後,仍飽受異位性皮膚炎之苦,所幸在使用生物製劑後,症狀好轉,現在擔任健身教練,運動流汗,也不再全身搔癢。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暨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理事長朱家瑜指出,異位性皮膚炎(異位性濕疹)為慢性發炎性皮膚病,臨床上常反覆發作,且疾病強度也會隨時間時好時壞,症狀嚴重時,幾乎沒有生活品質可言。


由於許多病人就診時,無法詳述身心困境,為此,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引進線上版「ADCT異位性皮膚炎控制工具」,病人上網填寫後,醫師就能清楚透過數據了解病人狀況。


朱家瑜指出,病人透過電腦或手機直接線上評量,評量後自動記錄結果,醫師則藉此工具平台掌握病人的疾病負擔與控制狀況,根據評量分數變化,提供治療最佳建議。


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以病患皮膚搔癢為例,患者在診間常說癢到睡不著,但到底有多癢,又很難具體量化,透過這個平台及數字,醫師就能了解病友搔癢程度及發作頻率。


黃毓惠說,長庚醫院早在幾年前就引進ADCT臨床應用,經過追蹤及分析紀錄,發現,ADCT分數越高,代表疾病控制狀況越不理想;此外,ADCT分數和濕疹面積與嚴重程度指數也呈現正相關,兩者分數越高時,表示患者症狀及病情也越嚴重。


朱家瑜說,異位性皮膚炎最新的治療策略為改善皮膚屏障功能,精準阻斷發炎因子,降低發作頻率,在生物製劑問世後,許多患者得以重拾信心,勇於接觸人群。


目前健保給付生物製劑,大幅降低病人經濟負擔。朱家瑜指出,慢性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病人若經照光3個月,及2種口服免疫抑制劑的足量治療各3個月後,濕疹面積與嚴重程度指數(EASI評分)仍有20分,且病灶佔體表面積30%以上,即可申請健保給付。


此外,今年5月生物製劑的適應症對象放寬至12歲至17歲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青少年病人,造福許多仍在求學中的年輕病友。


更多NOW健康報導
▸【影】糖vs.醣 傻傻分不清?!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控血糖?
▸ 年終打理門面從「齒」提升顏值 隱形矯正變美不留痕跡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學會控「醣」、穩住血「糖」 控制糖尿病其實沒有這麼難!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不慎遭輾壓的傷口可別輕忽,除了外觀的撕裂傷外,要小心是否有撕脫傷情況;臨床上,一名80歲林阿姨,騎車時不慎和貨車擦撞,造成手掌和小腿下部剛好被貨車輪胎輾壓,緊急送往醫院治療,經開刀後,施以骨折固定及傷口清創併止血,經過3至4天觀察期,後續皮膚開始出現水泡和黑斑,確診為撕...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嘉義報導】台南市小池(化名)前年高中畢業後,下嘴唇開始長0.5到1公分不等的水泡,之後擴散到全身,加上過敏體質、全身癢痛,影響睡眠及生活品質,至大林慈濟醫院就醫住院,經過敏免疫風溼科醫療團隊的照顧下,病況已緩解,順利出院。 小池剛開始下嘴唇長出水泡,之後從臉上、四肢,蔓延到全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多個國家發布居家令,民眾宅在家卻也展現了多種創意活動,網路上瘋傳不同國家民眾居家創意影片,例如陽台音樂會、兩棟頂樓互打網球、舞蹈接龍、變裝秀等。根據2020年2月發表於《老年醫學期刊:心理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研究指出,參加各種不同活動的人與沒有參加活動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八十七歲的葉奶奶九年前確診慢性腎臟病第四期,年事已高且患有乳癌及膽結石等多重共病症,對於透析猶豫不決,爾後子女陪同轉診至台北慈濟醫院,經醫師建議以降低尿毒素為治療對策,使用臺灣腎臟醫學會臨床診療指引中推薦之醫藥級「奈米科技碳素粒子」吸附尿毒素。後續家屬特別來函感謝醫師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